笃而論之的意思、笃而論之的詳細解釋
笃而論之的解釋
确切地評述。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下》:“追觀 光武 二十八将,下及 馬援 之徒,忠貞智勇無所不有,篤而論之,非減曩時。”《世說新語·輕诋》 劉孝标 注引 晉 裴啟 《語林》:“ 林公 雲:‘ 文度 著膩顔,挾《左傳》,逐 鄭康成 ,自為高足弟子;篤而論之,不離塵垢囊也!’”
詞語分解
- 笃的解釋 笃 (篤) ǔ 忠實,一心一意:笃學。笃信。笃志。笃情。笃厚。 厚實,結實:“彼其之子,碩大且笃”。 病沉重:病笃。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之的解釋 之 ī 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系:赤子之心。 助詞,表示修飾關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網絡擴展解釋
“笃而論之”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讀音與釋義
- 拼音:dǔ ér lùn zhī
- 字義拆解:
- 笃:切實、确切()。
- 而:連詞,表承接。
- 論:論述、評述。
- 之:代詞,指代所讨論的事物。
- 整體含義:确切地評述或論述某事物()。
二、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處:晉代裴啟的《語林》,原文為:“林公雲:‘文度著膩顔,挾《左傳》,逐鄭康成,自為高足弟子;笃而論之,不離塵垢囊也!’”
- 背景:林公(支遁)評價文度(王坦之)雖追隨經學大師鄭玄,但實際學問仍有不足,借此成語強調需客觀評判。
三、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連動式,作分句使用()。
- 常見搭配:
- 用于總結性論述,如“若笃而論之,此事利弊參半”。
- 常見于學術讨論、曆史評析等正式語境()。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就事論事、平心而論()。
- 反義詞:泛泛而談、含糊其辭。
五、例句參考
- 古籍引用:“笃而論之,朗陵為最。”(《詩品》卷中)
- 現代用法:“我們若笃而論之,他的貢獻雖大,但并非毫無瑕疵。”
該成語強調論述的嚴謹性和客觀性,適用于需确切表達觀點的場合。注意結合語境使用,避免斷章取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語林》《世說新語》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笃而論之》是一個成語,意為認真、真誠地進行探讨和讨論。它由3個部分組成:【⺌】、【言】和【之】。【⺌】是一個獨立的字,意為手的上部分,表示勤奮。【言】是表示說話、言語的字。【之】則是一個能表示代詞、介詞和助詞的字。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論語·子路》一章中的一段對話。繁體字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笃而論之”。古代漢字的寫法也是類似的。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們會坐下來,笃而論之,以便找到解決方案。
2. 在這個會議上,我們需要笃而論之,以确保做出正确的決策。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笃學、笃信、笃志。一些近義詞有:認真讨論、真誠交流,反義詞則可包括虛僞、敷衍。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