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謙稱自己的心意。《文選·曹丕<與锺大理書>》:“恐傳言未審,舍弟 子建 因 荀仲茂 時從容喻鄙旨。” 劉良 注:“旨猶意也。”
“鄙旨”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彙,目前尚未被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從構詞法角度分析,“鄙”在古漢語中多指“淺陋、粗俗”,例如《左傳·莊公十年》有“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的用法;“旨”則多表示“意圖、宗旨”,如《周易·系辭下》載“其旨遠,其辭文”。兩者組合可推測為“粗淺的見解或意圖”,但該詞缺乏典籍用例支撐。
若用戶查詢存在筆誤,可參考近義表達“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見于《宋書·範晔傳》)或“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如清代錢謙益文集中“敢陳鄙見”)。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确認詞彙準确性,或提供更完整的例句以便進一步考釋。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左傳》《周易》)
“鄙旨”是一個古代漢語謙辭,主要用于表達說話者自身的心意或意圖,常見于書信或正式場合的自我謙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鄙旨”由“鄙”和“旨”組成:
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曹丕的《與锺大理書》:“恐傳言未審,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時從容喻鄙旨。”。句中曹丕通過“鄙旨”委婉表達自己的意圖,并借他人(荀仲茂)傳遞,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謙辭的重視。
用法特點
近義詞與關聯詞
“鄙旨”是古代漢語中表達謙遜态度的典型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文言文時仍需掌握其含義。如需進一步了解“鄙”字的其他用法,可參考相關詞典條目。
鞭責變則筆伐口誅筆歌墨舞布帊裁截弛崩螭龍垂盼答謝疊破帝廷對味非所趺處恭己軌量海藍皓袖話不投機堅秉撿押譏惡節威反文诘質荊公旌旂矜肆吉祥海雲決策學勘合空石遼族利弊離衆鹿尾履祚面譽明間排單胼胝剽怸氣調雀稗讓衢遶彎柔氣燒除折到十駕時曆談戲通名土堠頹蕪韋沓溫舒閑關邪淫細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