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徂征的意思、徂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徂征的解釋

(1).前往征讨;出征。《書·大禹谟》:“惟時 有苗 弗率,汝徂征。” 宋 陸遊 《睡起已亭午終日涼甚有賦》詩:“頗聞王旅徂征近, 敷水 條山 興已狂。”《金史·完顔匡傳》:“徂征 三秦 ,震驚來附。”《清史稿·禮志九》:“ 乾隆 十四年,定命将儀三……徂征儀二。”

(2).謂遠行。《文選·陸機<于承明作與士龍>詩》:“牽世嬰時網,駕言遠徂征。” 呂延濟 注:“駕言,謂駕車馬出遊也。徂,往;征,行也。” 唐 李嘉祐 《送從侄端之東都》詩:“故關逢落葉,寒日逐徂征。” 宋 梅堯臣 《送周寺丞宰新鄭》詩:“仲冬吉徂征,曉月在環玦。”

(3).奔流;流逝。 漢 應瑒 《靈河賦》:“汾澒湧而騰騖兮,恒亹亹而徂征。” 明 劉基 《感懷》詩之二八:“沉思空幽寂,歲月已徂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徂征”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釋

  1. 本義:指“前往征伐”或“遠行征讨”,常用于描述古代軍事行動。《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往征;遠征”,強調行動的目标性和方向性。例如《尚書·胤征》中“胤侯承王命徂征”,即指奉命出征。

  2. 引申義

    • 時間層面的起始:部分文獻中,“徂”含“開始”義,如《詩經·小雅·四月》鄭玄箋注“徂,猶始也”,因此“徂征”可引申為“開始征途”。
    • 悲壯色彩:因“徂”在古漢語中亦表“消逝”,如《詩經·秦風·晨風》中“隰有六駁”毛傳“駁如馬,倨牙,食虎豹”,故“徂征”隱含将士遠行的蒼涼意味。

二、文獻用例

三、權威參考

該詞釋義綜合參考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及《詩經》《尚書》等古籍注疏版本,符合漢語詞彙研究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徂征”一詞的含義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徂”本義為“往、去”,與行走相關(形聲字,從“彳”表意);“征”指征伐、遠行。組合後,“徂征”即“前往征讨”或“出征”,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軍事行動。

  2. 文獻例證

    • 《尚書·大禹谟》中“汝徂征”指舜命禹前往治水;
    • 《尚書·胤征》載“胤後承王命徂征”,描述胤侯奉王命出征。
      此外,《詩經·小雅·小明》的“我征徂西”也體現了該詞的空間移動含義。
  3. 引申與關聯
    “徂”在部分語境中可表時間流逝(如“歲月其徂”),但“徂征”更強調行動目的性,特指為特定任務(如平亂、治理)而遠行,帶有權威指令的背景。

總結來看,“徂征”是古漢語中具儀式感的詞彙,常見于史書與詩歌,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軍事或廣義的奉命遠行。

别人正在浏覽...

白膠香避盈不崇朝不帶頭巾男子漢彩品寵重垂暮蹉跎自誤大眼望小眼等離子态耋艾多羅葉多物二價扉畫肥茁風俗負屈顧盼自豪河清卒紅契禍從天降傑骜借位蹐跼禁山開幕詞狼多肉少離羣索居露筋女蘿月買服錢蠻畜媒主鳴筝默讀黏葉妻略清玩氣魄七子人樣子入學考試賞假審時沈尹默雙蛇爽身粉說白道緑俗理湯碗天聽停電退過屯列相齒相俪相外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