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聽的意思、天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聽的解釋

(1).上天的聽聞。《書·泰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元 貢師泰 《河決》詩:“恐是天聽高,緻使雨露偏。” 清 陳夢雷 《告都城隍文》:“伏以天聽無私,妙感應以立善淫之勸;神威有赫,顯昭格以大彰癉之權。”

(2).帝王的聽聞。《三國志·魏志·高柔傳》:“三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講論得失,博盡事情,庶有裨起天聽,弘益大化。” 唐 獨孤及 《谏表》:“百姓不敢訴於有司,有司不敢聞於天聽。” 康有為 《敬謝天恩并統籌全局折》:“竊臣嶺海下士,才識闇愚,以時事艱難,屢次上書,冒凟天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天聽”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解釋:

一、本義與引申義

  1. 上天的聽聞
    源自《尚書·泰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指上天通過民衆的視聽來感知世間。該義項強調天人感應,常見于古籍。

  2. 帝王的聽聞
    古代臣子用“天聽”代指帝王對民情的了解。例如《三國志·魏志》中“庶有裨起天聽”,即通過進言使帝王知曉民情。

二、成語用法

作為成語,“天聽”形容話語極度可信,如同來自上天。

三、醫學穴位名

“天聽”是經外奇穴之一,位于頸部,主治耳聾。

四、其他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場景的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醫學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天聽的意思

《天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種傳說中的神奇能力,能夠聽到天上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天聽》可分為兩個部首:一是“⺀”(日字頭),代表“天”字;二是“⺙”(耳字旁),代表“聽”字。總共有12畫。

來源

《天聽》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外篇·天運》:“天聽自天,地聽自地,君聽自君,臣聽自臣,父母聽自父母,天地君臣父母,皆攝生之本也。”該成語描繪了一種超凡脫俗的能力,形容人具有異常敏感的感知力。

繁體

《天聽》的繁體字為「天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常有多種寫法,《天聽》的古代寫法包括「天聼」、「天聴」等。

例句

1. 他具有天聽的能力,可以聽到鳥兒在樹上的低喃。

2. 這個神秘的村莊裡相傳有人擁有天聽之能,能夠聽到來自天上的指引音。

組詞

天賦、天才、聆聽、聰敏。

近義詞

聰明、敏銳、靈敏。

反義詞

遲鈍、呆笨、愚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