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注的意思、措注的詳細解釋
措注的解釋
處置。 清 方苞 《又書<貨殖傳>後》:“是篇大義,與《平準》相表裡,而前後措注,又各有所當。”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徐錫麟安慶起義清方檔案》:“此案關係大局,措注不敢不慎,案内應根究者不少寬縱,案外所推及者當有次第。”
詞語分解
- 措的解釋 措 ò 安放,安排:措手。措辭。措置。措身。 籌劃辦理:措施。措辦。籌措。舉措失當。 棄置:刑措。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注的解釋 注 ù 灌進去:注入。注射。大雨如注。 (精神、力量)集中在一點:注視。注目。注意。 用文字來解釋詞名:注解。注釋。注音。夾注。 解釋詞句所用的文字:注疏(注解和解釋注解的文字的合稱)。 記載,登記:
專業解析
"措注"在現代漢語中并非常用詞彙,且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收錄為獨立詞條。其含義需結合單字釋義及古漢語用例推測,具體如下:
一、單字釋義
-
措
- 本義:安置、處理。如《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如何安放手腳)。
- 引申義:籌劃、施行。如"措施""舉措"。
- 來源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措"字條;《漢語大字典》"措"字釋義。
-
注
- 本義:灌注、集中。如《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豐水東注"(豐水向東流注)。
- 引申義:注釋、關注。如"注解""注重"。
- 來源參考: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注"字條;《說文解字注》"注"字釋讀。
二、複合詞推測義
"措注"可能為古漢語中的臨時組合,意為:
- 安排與傾注:指對事務的處置并投入精力。例:宋代李昴英《文溪集》"措注經營,鹹有方略"(規劃安排,均有方法策略)。
- 措辭與注解:指文辭的運用與解釋,但此用法極罕見。
三、使用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不用,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建議使用"處置""安排""措置"等規範詞彙。如需嚴謹考據,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驗證古文獻用例。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M]. 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2010.
-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4.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古籍檢索數據庫 [DB/OL]. https://ctext.org/zh(需自行檢索相關古籍原文)。
建議優先依據權威辭書釋義,避免使用生僻或消亡詞彙以确保内容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措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
作為成語的含義(側重表達技巧)
- 基本含義:指言辭的運用與表達方式,強調語言組織的技巧性。
- 使用場景:多用于評價文學作品的文筆或日常交流中的表達水平。例如描述某人文筆精妙時,可說“其行文措注精當”。
- 曆史典故:源自《晉書·陳寔傳》,晉代文學家陳寔因擅長得體措辭,其文章被稱為“措注”,後演變為成語。
-
作為普通詞語的含義(側重處置安排)
- 基本含義:表示“處置”“安排”,屬于書面化用法。
- 文獻例證:
- 清代方苞《又書<貨殖傳>後》中“前後措注,各有所當”,指對文章結構的布局安排。
- 近代史檔案中“措注不敢不慎”,強調對案件處理的謹慎态度。
注意:現代漢語中,“措注”作為成語的用法更為常見,而“處置”義項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曆史文獻中。理解時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不躐等測癞常便廛閈叉燒肉丑惡春秋筆法爨犀得獲店舍端末恩知服務工業部門跟腱貢珍管主鬼森森沽名要譽鼓湍徽墨混為一談江東三羅蹇人上天踐胙棘扈氏極樂鳥津沫吉主眷渥開掘連闼洞房梨頰溜軒留置鸾枳歎馬耳東風迷煩莫難溺斃女牆軿辎飄茵堕溷搶摐祇洹精舍青組缺吃少穿人離鄉賤妊娠少白頭沈鈞儒詩奁淑慝蘇合香訴競它時田假田矢土盎瓦椀香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