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門深邃的房屋。《三國志·蜀志·郤正傳》“ 雍門 援琴而挾説” 裴松之 注引 漢 桓譚 《新論》:“居則廣廈高堂,連闥洞房。” 北周 庾信 《小園賦》:“豈必連闥洞房, 南陽 樊重 之第;緑墀青瑣, 西漢 王根 之宅。”亦作“ 連闥通房 ”。《淮南子·齊俗訓》:“廣夏闊屋,連闥通房,人之所安也。”
“連闼洞房”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ián tà dòng fáng,其核心含義為“重門深邃的房屋”,常用來形容宅第的豪華與結構複雜。
詞義解析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桓譚的《新論》,後被《三國志》裴松之注引用:“居則廣廈高堂,連闼洞房。”。北周庾信在《小園賦》中也提到:“豈必連闼洞房,南陽樊重之第?”,進一步以對比手法凸顯其奢華。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富貴人家的宅邸或宮殿建築的宏偉。例如:“這座府邸連闼洞房,盡顯主人顯赫身份。”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建築相關詞彙或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辭典》。
連闼洞房,意為新婚夫婦共同居住的房間。它的拆分部首為“門”、“穴”和“氵”,總共有15個筆畫。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國婚姻習俗的一部分。
連闥洞房
古時候,“連闼洞房”的寫法可能是稍有變化的。然而,這種變化不影響對這個詞義的理解。
新婚夫婦邁過連闼,進入美麗的洞房,開始了新生活。
連闼、洞房
新房、新居、新房間
分居、劃居、離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