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貢的珍寶。 漢 班固 《東都賦》:“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
“貢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貢珍”指進貢的珍寶,即古代臣民或屬國向朝廷獻納的珍貴物品。拼音為gòng zhēn。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班固的《東都賦》:“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
(翻譯:天子接收四海的版圖典籍,接受萬國進獻的珍寶。)
詞語性質
多數權威詞典(如漢典、百度百科)将其定義為普通詞語,強調“進貢”與“珍寶”的結合。
成語化解釋
部分資料(如查字典)将其視為成語,解釋為“奉獻珍貴之物”,并延伸出“形容個人或組織無私貢獻寶貴資源”的寓意。
“貢珍”本義聚焦于古代進貢制度,現代可引申為重要貢獻。需注意其作為普通詞語與成語用法的差異,具體語境中需結合權威解釋。
《貢珍》是一個成語,意為将寶貴的物品獻給君主或上級。這個詞的背後寓意着對君王或上級的尊敬和敬意。
《貢珍》是由貝部和珍部組成的,貝部擔任聲母,珍部則代表義。
貝部的拆分部首是貝字,筆畫數為4畫(《康熙字典》),而珍部的拆分部首是王字,筆畫數為5畫(《康熙字典》)。
《貢珍》源自于古代中國的宮廷禮儀,在封建時期,臣子或國家将寶貴的珍寶、珍品貢獻給帝王或上級,以示忠誠和效忠。
繁體字中,《貢珍》的寫法為「貢珍」。
在古代漢字中,《貢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貝部和珍部為基礎。當時演變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差異。
1. 他将自己的最珍貴的寶石作為禮物,貢珍給皇上。
2. 在重要的國際會議上,我們必須貢珍自己的智慧和經驗。
組詞:貢品、貢獻、珍貴
近義詞:進貢、貢獻
反義詞:接納、索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