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父母喪期滿周年,在宗廟舉行祭禮時所立之木主,稱為“吉主”。《穀梁傳·文公二年》:“立主,喪主於虞,吉主於練。” 範甯 注:“期而小祥,其主用栗。”
(2).賢明之君。《呂氏春秋·貴當》:“觀人主也,其朝臣多賢,左右多忠;主有失,皆交争証諫,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高誘 注:“吉,善也。”
“吉主”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古代喪祭禮儀中的木主
指父母喪期滿一周年時,在宗廟祭祀儀式中所立的木制牌位,稱為“吉主”。這一用法源自《谷梁傳·文公二年》的記載:“立主,喪主於虞,吉主於練。”範甯注:“期而小祥,其主用栗。”。古代喪禮中,初喪時立“喪主”,周年祭(小祥)後改用栗木制作“吉主”,标志喪禮進入新階段。
賢明的君主
引申為對德才兼備的君主的贊譽,如《呂氏春秋·貴當》所述:“觀人主也,其朝臣多賢……此所謂吉主也。”。此處強調君主能納谏、善治國,使國家安定、天下歸服。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 将其解釋為“吉祥的主人”,指能為他人帶來好運的人。此含義更偏向口語化或網絡語境中的引申,多用于贊美他人的幸運或助人能力,但未見于傳統文獻,需注意語境區分。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谷梁傳》《呂氏春秋》等古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吉主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來形容或指代帶來好運或吉祥的人或事物。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即“吉”和“主”。
吉主的第一個字部首是口 (kǒu),表示與口相關的事物;第二個字部首是王 (wáng),表示與王族和王權相關的事物。根據字典記錄,吉主的第一個漢字拼音為"jí",含有3個筆畫;第二個漢字拼音為"zhǔ",含有8個筆畫。
吉主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尚書》中,形容一位賢明而有福的君主。
在繁體漢字中,吉主可以寫作「吉主」。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吉主的古漢字寫法為「吉主」。
1. 那位老師是我們學校的吉主,她對學生非常關心。
2. 這幅畫被視為幸運和吉祥的吉主。
3. 在中國文化中,龍通常被認為是吉主的象征。
吉主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不同的詞語,如:
吉祥、吉利、主人、主導、主要、主導權。
與吉主相近義的詞語有:
吉祥、幸運、吉利、祥瑞、福氣。
與吉主相反義的詞語有:
厄運、不吉利、倒黴、黴運、不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