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注的意思、措注的详细解释
措注的解释
处置。 清 方苞 《又书<货殖传>后》:“是篇大义,与《平準》相表里,而前后措注,又各有所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此案关係大局,措注不敢不慎,案内应根究者不少宽纵,案外所推及者当有次第。”
词语分解
- 措的解释 措 ò 安放,安排:措手。措辞。措置。措身。 筹划办理:措施。措办。筹措。举措失当。 弃置:刑措。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注的解释 注 ù 灌进去:注入。注射。大雨如注。 (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注视。注目。注意。 用文字来解释词名:注解。注释。注音。夹注。 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注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的合称)。 记载,登记:
专业解析
"措注"在现代汉语中并非常用词汇,且未被《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收录为独立词条。其含义需结合单字释义及古汉语用例推测,具体如下:
一、单字释义
-
措
- 本义:安置、处理。如《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如何安放手脚)。
- 引申义:筹划、施行。如"措施""举措"。
- 来源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措"字条;《汉语大字典》"措"字释义。
-
注
- 本义:灌注、集中。如《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丰水向东流注)。
- 引申义:注释、关注。如"注解""注重"。
- 来源参考: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注"字条;《说文解字注》"注"字释读。
二、复合词推测义
"措注"可能为古汉语中的临时组合,意为:
- 安排与倾注:指对事务的处置并投入精力。例:宋代李昴英《文溪集》"措注经营,咸有方略"(规划安排,均有方法策略)。
- 措辞与注解:指文辞的运用与解释,但此用法极罕见。
三、使用注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不用,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建议使用"处置""安排""措置"等规范词汇。如需严谨考据,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专业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验证古文献用例。
权威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M].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2010.
-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4.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古籍检索数据库 [DB/OL]. https://ctext.org/zh(需自行检索相关古籍原文)。
建议优先依据权威辞书释义,避免使用生僻或消亡词汇以确保内容准确性。
网络扩展解释
“措注”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
作为成语的含义(侧重表达技巧)
- 基本含义:指言辞的运用与表达方式,强调语言组织的技巧性。
- 使用场景:多用于评价文学作品的文笔或日常交流中的表达水平。例如描述某人文笔精妙时,可说“其行文措注精当”。
- 历史典故:源自《晋书·陈寔传》,晋代文学家陈寔因擅长得体措辞,其文章被称为“措注”,后演变为成语。
-
作为普通词语的含义(侧重处置安排)
- 基本含义:表示“处置”“安排”,属于书面化用法。
- 文献例证:
- 清代方苞《又书<货殖传>后》中“前后措注,各有所当”,指对文章结构的布局安排。
- 近代史档案中“措注不敢不慎”,强调对案件处理的谨慎态度。
注意:现代汉语中,“措注”作为成语的用法更为常见,而“处置”义项多出现在古籍或特定历史文献中。理解时需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耨多罗白色油崩沸筚门圭窦博闻彊志硩蔟重规累矩筹虑楚地吹唱调泛地牢杜废恶水奉谒干粪沟浍广牡古刻孤兽黑三会日活泼火乌箭穿雁嘴矫枉过当稽胡痉风进舍女壻极颂即祚开单课第客阶两伤裂裳衣疮陵籍临历流颷乱儿緑柱石马渤楣栋牛竪欠挂谯呵三雨摄代沈垫垫四睨悚厉酸酽讬陀完身无告限令携男挈女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