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江東三羅的意思、江東三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江東三羅的解釋

指晚 唐 羅隱 、 羅邺 、 羅虬 。三人皆 浙江 人,同應舉,又以詩名相近,故稱。 明 楊慎 《升庵詩話·三羅詩》:“ 晚唐 江 東三 羅 , 羅隱 、 羅鄴 、 羅虬 也。”參見“ 三羅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江東三羅"是中國文學史上對唐代三位羅姓詩人的合稱,具體指:

一、核心釋義

指唐代中期活躍于江東地區(今長江下遊南岸,江浙一帶)的三位羅姓詩人:羅隱、羅邺、羅虬。他們以詩才齊名,風格皆以諷刺時弊、語言犀利見長,故被後世并稱為“江東三羅”。這一稱謂體現了古代文學批評中對地域性文學群體與共同藝術特征的歸納傳統。

二、人物分述

  1. 羅隱(833—909)

    字昭谏,號江東生,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陽)人。晚唐重要文學家,尤工七律與諷刺小品文。其詩多揭露社會黑暗,語言尖銳诙諧,名句“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蜂》)廣為流傳。著有《讒書》《甲乙集》。《唐才子傳》評其“詩文凡以譏刺為主,雖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2. 羅邺(約825—?)

    餘杭(今屬浙江)人。擅長七言詩,題材多涉身世之悲與民生疾苦,如《歎别》中“年年檢點人間事,唯有春風不世情”。其詩風哀婉深沉,《全唐詩》存其詩百餘首。明人輯有《羅邺詩集》。

  3. 羅虬(約831—?)

    台州(今浙江臨海)人。以長篇叙事詩《比紅兒詩》百首聞名,借詠史抒寫對現實的不滿。詩風绮麗而暗含諷喻,胡震亨《唐音癸籤》稱其“詞藻富豔,而意多乖刺”。

三、文學史地位

三人均屬晚唐現實主義詩派代表,繼承杜甫、白居易批判傳統。辛文房《唐才子傳》将三人并列,稱其“才情兼擅,氣格相類”,标志“江東三羅”稱謂的定型。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認可其群體影響力,指出其創作共同反映唐末衰世文人的憂患意識。

四、補充說明

“江東”作為曆史地理概念,源自秦漢時期長江下遊南岸的行政區劃(如項羽“無顔見江東父老”典故),唐代泛指吳越文化圈。三羅籍貫均屬此區域,且創作活動集中于江南,故得此稱。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江東三羅"詞條釋義
  2. 《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唐五代卷》(中華書局)羅隱、羅邺、羅虬分傳
  3. 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八、卷九相關評傳
  4. 《全唐詩》三人詩集提要(中華書局點校本)
  5. 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江東三羅考論》(學術論文)

網絡擴展解釋

“江東三羅”是晚唐時期對三位浙江籍詩人羅隱、羅邺、羅虬的合稱,主要因三人同姓、同鄉且詩名相近而得名。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晚唐詩人羅隱、羅邺、羅虬。三人均來自浙江地區(古稱江東),曾共同參加科舉考試,且詩歌風格與文學成就在當時齊名,故被并稱為“江東三羅”。

二、人物背景

  1. 羅隱:以諷刺詩著稱,代表作《讒書》針砭時弊,因屢試不第被稱為“十上不第”的才子。
  2. 羅邺:擅長七言詩,尤以寫景抒懷見長,與羅隱、羅虬并稱“三羅”。
  3. 羅虬:以長篇叙事詩《比紅兒詩》聞名,該組詩共百首,借詠史表達個人情懷。

三、常見誤讀說明 部分資料(如)誤将“江東三羅”與《三國演義》關聯,實為混淆概念。該稱謂特指唐代詩人,與三國時期的江東地域文化無直接聯繫。

文獻參考:明代楊慎《升庵詩話·三羅詩》明确記載:“晚唐江東三羅,羅隱、羅鄴、羅虬也”,印證了這一說法的曆史淵源。

别人正在浏覽...

隘狹白厮打班師振旅避明岑嵒楮素碟仙低趄豆荄匪忱風俗人情俯視圖貢計館骨鼻國共過餘憨氣橫過和適毀傷機略抉目吳門藍辛石井協定梁闇離鬽林逋領夾麗友鹿鹿魚魚辂木論批螺杆駱驿不絶夢兒亭面色如土陪償陪門財破身碁盤入網散帶衡門箑蒲食蟻獸水晶棺四角俱全絲料四味木條數同盟國土苴娃草瓦缸亡逃王廷文工隊吳撥四無端端五鳳城吳天保暇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