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鸾枳歎的意思、鸾枳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鸾枳歎的解釋

《後漢書·循吏傳·仇覽》:“時 考城 令 河内 王渙 ,政尚嚴猛,聞 覽 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 覽 曰:‘主簿聞 陳元 之過,不罪而化之,得無少鷹鸇之志邪?’ 覽 曰:‘以為鷹鸇,不若鸞鳳。’ 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栖,百裡豈大賢之路?今日太學曳長裾,飛名譽,皆主簿後耳。’”後稱賢者屈就卑小官職的感歎為“鸞枳歎”。 宋 梅堯臣 《送河清賈主簿歸任》詩:“昔人鸞枳歎,一併在離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鸾枳歎”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與人才處境、懷才不遇相關。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


一、詞語釋義

鸾枳歎(luán zhǐ tàn)指賢能之人屈居下位或處境艱難而發出的感慨。


二、典故出處

該詞典出《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東漢官員仇覽任蒲亭長時,有賢名卻未受重用。時人王渙見其處境,感歎道:“枳棘非鸾鳳所栖”,意指低賤的枳棘叢(喻小官職)非鸾鳳(喻仇覽)該停留之地。後世遂以“鸾枳歎”概括此意。


三、引申義與用法

  1. 懷才不遇:表達賢者因環境限制無法施展抱負的無奈,如:

    “他空有才華,卻隻能屈居鄉野,常作鸾枳之歎。”

  2. 對用人制度的批判:暗指社會或體制未能合理任用人才,如:

    “鸾枳歎頻發,實為用人之弊。”

  3. 文學意象:古典詩詞中用以渲染悲憤情緒,如宋代李曾伯《沁園春》詞:“鸾枳氲氲,熊幡袅袅,夾道争迎溢巷途。”

四、權威引用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鸾枳歎”詞條,釋義為“喻賢者屈居下位之歎”。

  2.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卷一百六《循吏傳·仇覽》為典故原始出處。

  3. 《全宋詞》(中華書局):

    李曾伯《沁園春·甲辰餞尤木石赴九江帥》詞印證文學化用法。


五、近義詞與關聯詞


“鸾枳歎”凝練了古代文人對人才際遇的典型隱喻,兼具文學美感與社會批判色彩,至今仍用于形容賢能之士的困頓之境。

網絡擴展解釋

“鸾枳歎”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鸾枳歎(luán zhǐ tàn)指賢能之人屈居卑小官職的感歎,帶有懷才不遇的惋惜之情。其中:


典故出處

出自《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東漢時期,官員王渙認為仇覽(以德化人)屈就主簿一職是大材小用,便勸他離開,并說道:“枳棘非鸾鳳所栖,百裡豈大賢之路?”意指低微的職位(如枳棘)和高尚的賢才(如鸾鳳)不相匹配,後以此比喻賢者未能施展抱負的境遇。


用法與示例

  1. 語境:多用于描述有才能的人因環境限制無法發揮所長,或對自身境遇的無奈感慨。
  2. 示例:宋代梅堯臣在《送河清賈主簿歸任》中寫道:“昔人鸾枳歎,一併在離顔。”以此表達對友人任職低位的不平與同情。

現代引申

在現代語境中,“鸾枳歎”可擴展用于:


注意區分

需避免與單純描述“美好事物毀滅”的詞彙(如“蘭摧玉折”)混淆。“鸾枳歎”更強調賢者與環境的矛盾,而非事物本身的消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漢典等權威古籍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暗蒙按期熬鍋寶璐蹭踏讒語逞惡成服詞命呆木頭帶牛佩犢大君子得彩獨眼龍反戈一擊房陵非池中物沸鼎封閉療法蜂臣宮錦搆敵廣島含毫轘曲戶者胡作胡為煎淚薦椎佳作搢忽金山即刑開鐮會計師拉郎配嶺嶙利入馬拉松賽跑盲聽漫戲溺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榷會三歎缫車閃光燈霜翼樹國舒繹四出文錢死人松大松裔貪天之功腿碼外待完保王莊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