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循吏傳·仇覽》:“時 考城 令 河内 王渙 ,政尚嚴猛,聞 覽 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 覽 曰:‘主簿聞 陳元 之過,不罪而化之,得無少鷹鸇之志邪?’ 覽 曰:‘以為鷹鸇,不若鸞鳳。’ 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栖,百裡豈大賢之路?今日太學曳長裾,飛名譽,皆主簿後耳。’”後稱賢者屈就卑小官職的感歎為“鸞枳歎”。 宋 梅堯臣 《送河清賈主簿歸任》詩:“昔人鸞枳歎,一併在離顔。”
“鸾枳歎”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鸾枳歎(luán zhǐ tàn)指賢能之人屈居卑小官職的感歎,帶有懷才不遇的惋惜之情。其中:
出自《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東漢時期,官員王渙認為仇覽(以德化人)屈就主簿一職是大材小用,便勸他離開,并說道:“枳棘非鸾鳳所栖,百裡豈大賢之路?”意指低微的職位(如枳棘)和高尚的賢才(如鸾鳳)不相匹配,後以此比喻賢者未能施展抱負的境遇。
在現代語境中,“鸾枳歎”可擴展用于:
需避免與單純描述“美好事物毀滅”的詞彙(如“蘭摧玉折”)混淆。“鸾枳歎”更強調賢者與環境的矛盾,而非事物本身的消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漢典等權威古籍釋義。
《鸾枳歎》是指一種梨的品種。拆分部首為“鳥”、“木”和“又”,筆畫數為13畫。
這個詞來源于《南史·車胤傳》:“車雲:‘楊翹首兀地,得有間諜旌鄉石。’郭招謂人曰:‘于時車雲一言鸾枳歎兩頭而出,至今誰之悉解者乎?’”意思是梨樹樹梢長得像鳥一樣伸展開來。後來,這個詞開始用來指代梨樹。
在繁體字中,“鸾枳歎”的寫法為 “鸞枳嘆”。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以《康熙字典》為例,其寫法為:“囒枳歎”。可以看出,字的形态和現代漢字有所不同。
以下是“鸾枳歎”的例句:
以下是“鸾枳歎”的相關詞語:
組詞:鸾枳歎樹、鸾枳歎園、鸾枳歎花
近義詞:梨樹、鴻梨、雪花梨
反義詞:楊柳、桃花、櫻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