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印的意思、敕印的詳細解釋
敕印的解釋
敕符,印信。《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叙過寒溫,送過敕印,把大小軍政一一交盤明白。”《清史稿·禮志九》:“ 順治 元年,命 英王 阿濟格 為靖遠大将軍,征流寇,賜敕印。”參見“ 敕符 ”。
詞語分解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印的解釋 印 ì 圖章,戳記:印章。印玺。印記。印把子(亦喻政權)。 痕迹:手印。指印。印子(a.痕迹;b. * 的一種,全稱“印印錢”)。 用油墨、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
網絡擴展解釋
“敕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層面綜合解析:
-
基本釋義
指敕符與印信的結合體,即古代帝王下達的正式命令(敕符)及加蓋的官方印章(印信)。兩者共同構成權威性文件的核心要素。
-
曆史背景與功能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敕印是皇權象征的重要載體。例如,清代順治元年任命将領時需“賜敕印”,表明其權力合法性。敕印加蓋的文書具有強制執行力,代表國家或皇帝的意志。
-
權威性與應用場景
敕印文件常見于軍政要務交接、官員任命等場合。如《醒世恒言》中描述官員交接時需“送過敕印,把軍政交盤明白”,凸顯其作為權力憑證的作用。
-
現代引申義
當代語境中,“敕印”可比喻權威認證或正式批準,例如重要文件需加蓋公章方可生效,即延續了敕印“合法性象征”的内涵。
擴展說明:敕印制度體現了古代文書制度的嚴密性,其形制、使用規範均被載入《清史稿》等史籍,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切入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敕印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皇帝或上級官員的命令或指示的印章。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敕印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敕印的拆分部首是⻏(丨)和⺍,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來源:
敕印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容易理解,敕指的是皇帝或上級官員的命令或指示,而印則是指印章。因此,敕印就是指用來蓋章表示命令或指示的印章。
繁體:
在繁體字中,敕印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敕印的寫法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類似于現代漢字書寫的形式。
例句:
1. 皇帝發布敕令後,便會用敕印蓋在上面,表示非常重要的命令。
2. 官員接到敕印,表示他們要按照上級的指示執行任務。
組詞:
敕書、印章、印信。
近義詞:
命令印章、指示印章、玉玺。
反義詞:
收藏印章、私人印章、廢棄印章。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