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輕裘,乘肥馬,醉心歌舞,迷戀女色。謂貪圖享受,生活糜爛。 明 歸有光 《宋史論贊·諸王總論》:“ 宋 諸王鹹以文雅自飭,工筆劄,喜《詩》《書》,不專溺於裘馬聲色之間,蓋其風流自上被之也。”
“裘馬聲色”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穿着輕暖的皮衣,騎着肥壯的駿馬,沉迷于歌舞和女色,形容生活奢侈糜爛、貪圖享樂的狀态。其核心含義是批評過度追求物質享受而忽視精神修養的行為。
出自明代歸有光《宋史論贊·諸王總論》:“宋諸王鹹以文雅自饬,工筆劄,喜《詩》《書》,不專溺于裘馬聲色之間。”原文通過對比宋朝諸王的文雅修養,反襯“裘馬聲色”所代表的堕落生活方式。
可用于文學或評論中,例如:
“他早年立志清廉,晚年卻陷入裘馬聲色的泥沼,令人唏噓。”
(注:此句為示例,非直接引用來源)
該成語在權威典籍(如《漢典》)和文學評論中均有明确記載,屬于貶義詞彙,需注意與“錦衣玉食”等中性詞區分,後者僅描述富貴生活,不涉道德批判。
裘馬聲色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奢侈浮華、紛繁複雜的生活方式。下面将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裘馬聲色的部首分别是裘 (衣服) 的裘部和馬 (馬匹) 的馬部。裘的筆畫數為8,馬的筆畫數為3。總的來說,裘馬聲色由裘和馬兩個漢字組成,一共有11個筆畫。
裘馬聲色最早出現在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一章中:“琅琅不辍者七十六人,此必絲綿與裘馬聲色之徒也。”在這個句子中,裘馬聲色被用來形容那些追求精緻瑣碎、物欲橫流的人。
裘馬聲色的繁體字為裘馬聲色。
在古時候,裘馬聲色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裘的古字形為“袪”,馬的古字形為“馬”,聲的古字形為“聲”,色的古字形為“色”。綜合起來,古時候寫作“袪馬聲色”。
他追求裘馬聲色的生活,過着奢華而浮華的日子。
裘馬聲色可以組成其他詞語,比如裘馬旦夕(形容極度奢華的生活)、聲色俱厲(形容音樂聲音和舞蹈表演極端濃烈)、百無一能(形容沒有一項能力)等。
裘馬聲色的近義詞包括聲色犬馬、錦繡聲色、紅塵聲色等。它們都形容繁華和奢侈的生活。
裘馬聲色的反義詞可以是樸素簡約、淡泊名利等詞語,它們描述了追求簡單而無華的生活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