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曲名。 唐 武則天 作。《舊唐書·音樂志二》:“《鳥歌萬歲樂》, 武太後 所造也。 武太後 時,宮中養鳥能人言,又嘗稱萬歲,為樂以象之。” 吳因易 《宮闱驚變》第二章:“樂班一聽此旨,即捧笙擊琴,奏起了歡快的《鳥歌萬歲樂》。”
“鳥歌萬歲樂”是唐代武則天時期創作的一首宮廷樂曲,其名稱與創作背景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專指武則天為慶賀宮中祥瑞而作的樂曲名。據《舊唐書·音樂志二》記載,武則天在宮中飼養的鳥曾發出類似“萬歲”的鳴叫,被視為吉兆,故命樂工創作此曲以表慶賀。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誤釋為“形容春日鳥鳴”的成語,實為對原義的衍生理解。權威曆史文獻均明确指向其為特定樂曲名稱。
擴展提示:若需了解唐代音樂制度或武則天時期的藝術政治化現象,可參考《舊唐書》相關章節。
《鳥歌萬歲樂》是一個成語,意為鳥兒歌唱萬歲,代表歡慶、祝福之意。
《鳥歌萬歲樂》可以拆分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鳥:石部,3畫
歌:欠部,10畫
萬:一部,3畫
歲:止部,6畫
樂:豐部,4畫
《鳥歌萬歲樂》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文學作品中,後來逐漸成為一種常用的表達方式。
《鳥歌萬歲樂》
古代漢字寫作「鳥歌萬歲樂」
1. 池塘邊的小鳥在歡樂地歌唱,仿佛在高聲呼喚着:《鳥歌萬歲樂》!
2. 平安夜的慶典上,人們齊聲高唱《鳥歌萬歲樂》,祈求世界和平和幸福。
1. 鳥羽歡歌
2. 萬歲之樂
3. 歌唱祝福
1. 大喜之歌
2. 喜慶歌吟
3. 歡樂萬歲
1. 黯然神傷
2. 沉郁無聲
3. 哀鳴歎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