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紀的意思、稱紀的詳細解釋
稱紀的解釋
記述。《宋書·符瑞志中》:“甘露頻降,狀如細雪,京都及郡國處處皆然,不可稱紀。” 宋 葉適 《東塘處士墓志銘》:“其行常損己益物,種植甚遠,積累而可稱紀者衆矣,然最著者在 東塘 。”
詞語分解
- 稱的解釋 稱 (稱) ē 量輕重:稱量(俷 )。 叫,叫做:自稱。稱呼。稱帝。稱臣。稱兄道弟。 名號:名稱。簡稱。稱號。稱謂。職稱。 說:聲稱。稱快。稱病。稱便。 贊揚:稱道。稱許。稱頌。稱贊。 舉:稱兵。稱觞
- 紀的解釋 紀 (紀) ì 記載:紀年。 * 。紀行(妌 )。紀實。紀念。紀傳(刵 )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叙述史實,“紀”是帝王本紀,“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紀事本末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
專業解析
根據《漢語大詞典》(修訂本)的解釋,“稱紀”是由“稱”與“紀”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文字記載或言語表述對事物進行系統性記述。具體釋義包含兩層:
- 稱述記錄:指用文字或語言對事件、功績等内容進行詳細描述,如“曆代史官稱紀先王德政”;
- 規範表述:強調符合禮制或既定标準的記載方式,例如《禮記注疏》載“凡祭祀之稱紀,必依周禮舊章”。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史書編纂、典章制度記載等場景,如《漢書·藝文志》提及“太史令掌天象稱紀”。現代漢語中已逐漸被“記述”“記載”等詞彙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稱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判斷:
一、作為成語的含義(強調紀律性)
來源于《左傳》典故:
- 釋義:指遵守規矩、紀律,按規章制度行事,體現對社會規範和法律的尊重。
- 起源:《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晉國公子重耳流亡期間,因違反法律被放逐,後通過反思強調規則的重要性。
- 使用場景:多用于教育、職場或團隊管理,例如:“企業要求員工稱紀守法,維護運營秩序。”
二、作為動詞的含義(表示記述)
源于古籍文獻:
- 釋義:指詳細記載或描述,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中。
- 古籍用例:
- 《宋書·符瑞志》:“甘露頻降……不可稱紀”指祥瑞多到難以盡述。
- 葉適《東塘處士墓志銘》用“可稱紀”贊揚其善行值得被記錄。
補充說明:
- 兩種含義的差異源于“紀”字的多義性(紀律/記載)及合成詞語境。
- 現代使用中,“遵守紀律”的釋義更常見于口語,而“記述”多出現在書面或曆史文本中。
建議根據具體文本語境選擇對應解釋。若涉及學術研究,需結合原文出處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柏塗八瓊倍徙敕額創業史村厮帶攜豐柔伏道更調耕岩垢厲故臣果如其言雇倩寒風刺骨涵肆鶴觀火氣性弧矢矯變借坡下驢鏡石就館酒有别腸寄訊獧佻隽李扣齒連蔕兩眼發黑麗句清詞陵慠崊嵚逦倚鹿巾魅虛米渖啓化勍盜請假缺隟融釋三帛設客生虜神驚石試辦十字街守司雙井派司钲通轍文罔溫願梧丘象數纖隸寫作細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