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芄蘭的意思、芄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芄蘭的解釋

[butterfly weed] 即“蘿藦”。多年生草質藤本。具乳汁,葉腋生有總狀花序,内有多數種子。莖、葉、果實入藥

詳細解釋

植物名。又名蘿藦。多年生蔓草。莖葉長卵形而尖。夏開白花,有紫紅色斑點。結子莢形如羊角,霜後枯裂,種子上端具白色絲狀毛。莖、葉和種子皆可入藥。《詩·衛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觿。” 毛 傳:“芄蘭,草也。” 鄭玄 箋:“芄蘭柔弱,恒蔓延於地,有所緣則起。” 陸玑 疏:“一名蘿藦。 幽州 人謂之雀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芄蘭的釋義與文學意象

一、植物學特征

  1. 基本屬性
    芄蘭(學名:蘿藦),是蘿藦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别名“女青”“婆婆針線包”。其莖葉含白色乳汁,果實呈錐形(莢實倒垂),種子帶白色絲狀絨毛,可隨風傳播。

  2. 用途
    嫩莖葉可食用,全株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等功效。


二、《詩經》中的文學意象

《詩經·衛風·芄蘭》以芄蘭起興,借植物形态暗喻人物關系:

  1. 象征成人儀式
    詩中“童子佩觿(xī,解結錐)”“佩韘(shè,扳指)”是古代男子成年後佩戴的飾物,暗示少年模仿成人舉止卻顯幼稚。

  2. 諷刺與調侃
    通過“雖則佩觿,能不我知”等句,諷刺童子徒有外表裝束,卻無成人智慧與禮儀,暗含對故作成熟之态的批評。


總結
芄蘭既是具象的蔓生植物,又在《詩經》中被賦予文化隱喻,成為聯結自然與社會的文學意象。其雙重含義體現了古人“托物言志”的創作手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芄蘭的意思

《芄蘭》是一個意思豐富的詞彙,它可以指代花草的盛開、鮮豔美麗的景觀以及美好的自然景色。這個詞語通常用于形容春天中的花朵和景色,給人一種溫暖、美好的感覺。

芄蘭的部首和筆畫

《芄蘭》的部首是艸(草字頭),它表明了這個詞與草木相關。這個詞的總共有9個筆畫。

芄蘭的來源

《芄蘭》這個詞的來源有些難以考究,它可能起源于古代文人的創造,用以形容春天的美景。這個詞在古代并不常見,現如今也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詞彙。

芄蘭的繁體

《芄蘭》的繁體字為「芄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芄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思與現代相同。古時候可能使用了更複雜的字形來進行書寫。

例句

1. 春天來臨,大地上的芄蘭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色彩。

2. 散步在花海中,被芄蘭的芬芳所包圍。

組詞

芄蘭并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形容詞,用以形容美麗的景色。

近義詞

芳草、絢麗、斑斓、綻放。

反義詞

凋零、枯萎、荒涼、荒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