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波斯的意思、波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波斯的解釋

[Persia] 伊朗的舊稱

詳細解釋

(1).國名。即 伊朗 。我國曆史上亦稱 安息 。位于 西南亞 ,南臨 波斯灣 和 阿曼灣 。早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和我國有友好往來,并通過“絲綢之路”進行經濟、文化交流。

(2).國名。即 蘇木都剌國 。史書上亦稱 八昔 。在今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 北部。參閱 宋 周去非 《嶺外代答》卷三、《元史·武宗紀》

(3).古代 中國 人認為 波斯 是海外出産珍寶的地方,因以借指寶貝。《三寶太監西洋記》第四回:“手兒裡一傍把個包來拆開,隻見包兒裡面端正有兩件波斯。”

(4).指識寶的外國商人。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下:“ 交趾 貢龍腦香,有蟬蠶之狀,五十枚。波斯言老龍腦樹節方有。禁中呼為瑞龍腦。”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寶》:“望風便生降,好似波斯樣。”

(5).戲稱長髯者。因 波斯 人每多須,故雲。 元 關漢卿 《绯衣夢》第三折:“為因老夫滿面虬鬚,貌類*********,滿朝人皆呼老夫為 波斯 錢大尹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波斯"是漢語中對古代伊朗地區文明及其曆史文化的專稱。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該詞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 地理概念 指曆史上位于西亞的文明區域,核心範圍覆蓋今伊朗高原及周邊地帶,其四至隨王朝更疊有所變化。該詞源于古希臘人對法爾斯(Fars)地區的音譯,《辭海》指出"波斯"一詞最早見于《史記·大宛列傳》,漢代稱"安息",唐代始用現名。

  2. 政治實體 特指公元前550年至公元651年間存在的波斯帝國,包含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波斯帝國)、帕提亞王朝(安息帝國)、薩珊王朝(第二波斯帝國)三個鼎盛時期。據《大英百科全書》記載,其疆域鼎盛時期橫跨亞非歐三大洲,建立了人類首個橫跨大陸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3. 文化符號 在漢語語境中衍生出特定文化意象,如:

現代學術考證顯示(參見伊朗文化遺産組織官網),當代伊朗于1935年正式要求國際社會使用"伊朗"作為國名,但漢語仍保留"波斯"作為曆史文化概念使用,與"伊朗"形成古今稱謂的互補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波斯(Persia)是伊朗的舊稱,其含義及曆史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定義

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中的舊稱譯音。1935年之前,歐洲國家普遍使用“波斯”指代伊朗,而伊朗人自稱為“雅利安人的帝國”(埃蘭沙赫爾)。

二、曆史演變

  1. 名稱來源
    “伊朗”(Iran)源于“雅利安”(Aryan),指代公元前2000年遷入波斯地區的雅利安人後裔。波斯人使用這一自稱以增強民族認同,擺脫殖民曆史影響。
  2. 帝國興衰
    波斯曾建立多個強大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第一帝國)、薩珊王朝(波斯第二帝國)等,極盛時期疆域橫跨亞、歐、非三洲,東至印度河,西達地中海。

三、文化意義

四、現代關聯

1935年,伊朗政府要求國際社會使用“伊朗”作為正式國名,但“波斯”仍常見于曆史、文化領域,如“波斯地毯”“波斯貓”等稱謂。

如需進一步了解波斯帝國的具體王朝或文化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學術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伴姑輩作步叔償贖程品宸象吹彈得破促坐得寵分拆腐障高儁高舉深藏棍團顧小失大古磚海漘海浦黑白片懷鉛晖晖狡兔死,良狗烹嘉趣金官僦貸季救過不贍科制魁畸廓如拉不下臉連棟臨産密筩迷語牛車炮人蓬荜生輝千秋萬歲罄窮瓊漿金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稍縱即逝生蓄攝影者瘦黑刷剔梳妝隨屬素絲良馬貪刻韬邈彤辇绾髻魏蠶味美思文獻窩癟賢瞞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