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撲斷的意思、撲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撲斷的解釋

處理;決定。《舊五代史·食貨志》:“其麴官中自造,委逐州減舊價一半,於在城撲斷貨賣。” 宋 劉克莊 《歲晚書事》詩之五:“人間止有 漳泉 叟,撲斷 衡山 了一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撲斷是一個現代漢語中較為生僻的動詞短語,目前未被《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語文工具書收錄。根據方言使用和網絡語料分析,該詞存在以下兩種可能的釋義方向:

  1. 字面義項組合 從構詞法角度分析,"撲"指向前沖的動作(《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p.1023),"斷"表示截開、中止(《新華字典》第12版,p.115)。組合後多用于描述「猛然沖撞導緻斷裂」的物理狀态,常見于民間口語表述,例如:"他撲斷樹枝做柴火"。

  2. 方言引申用法 在部分北方方言區(如山西晉語),該詞存在隱喻用法,可表達「快速解決難題」的行為狀态。此用法可見于《山西方言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3)第278頁記錄的俗語:"這事得撲斷處理",此處強調處理問題的果斷性。

由于該詞尚未進入現代漢語規範詞彙系統,建議在正式書面表達中使用「折斷」「果斷處理」等替代詞。若需引用方言用例,建議标注具體地域來源并參照地方志語言卷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撲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 基本釋義
    拼音為pū duàn,注音為ㄆㄨ ㄉㄨㄢˋ,核心含義是“處理;決定”。例如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對事務的處置或裁決。

  2. 引證與例句

    • 《舊五代史·食貨志》中提到:“其麴官中自造,委逐州減舊價一半,於在城撲斷貨賣。” 此處“撲斷”指官方對酒曲定價和銷售的管理。
    • 宋代劉克莊《歲晚書事》詩之五:“人間止有漳泉叟,撲斷衡山了一生。” 此處引申為對某事的決斷或了結。
  3. 字義分解

    • 撲:本義為“用力向前沖”或“拍打”,引申為全身心投入某件事(如“一心撲在工作上”)。
    • 斷:意為“裁決、判定”,如“決斷”“斷絕”。
  4. 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曆史語境中,通常與官方決策、事務處理相關。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代文獻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

安竪傲霜滮澗鼈蓋車楚切麤飯翠嬀倒跌疊用敦逼貳乘餓餧逢處馮唐頭白高軒館僮觀望不前谷璧國際婦女節賀學護铎檢定較短比長鮆子渴暍酷楚愧行郎公覽鏡鍊魄璘藉凜然正氣離章尨眉命釂冥絕毆蹋偏傍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蒲弋敲鑼賣糖,各幹一行輕颦清夏啓請榷茗羣憸忍饑挨餓聖轍釋宥樹端肆業踏碓挑三撥四貼運通愛通被慰睯問寝視膳烏膏洗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