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地名。 唐 時曾在 西州 (轄境當今 新疆維6*吾爾自治區 *********盆地 一帶)置 安西都護府 。 赤亭 即在 西州 蒲昌 (今 新疆維6*吾爾自治區 鄯善縣 )東北, 唐 政府于此設戍,名 赤亭守捉 ,為赴 安西 必經之路。 唐 岑參 《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詩:“寒驛遠如點,邊烽互相望。 赤亭 多飃風,鼓怒不可當。”《新唐書·地理志四》:“﹝ 伊州 伊吾郡納職 ﹞縣西……三百九十裡有 羅護守捉 ,又西南經 達匪草堆 ,百九十裡至 赤亭守捉 ,與 伊 西 路合。”
(2).古地名。在今 浙江 富春江 邊。《文選·謝靈運<富春渚>詩》:“ 定山 緬雲霧, 赤亭 無淹薄。” 李善 注引《吳郡緣海四縣記》:“ 錢唐 西南五十裡有 定山 …… 赤亭 , 定山 東十餘裡。” 南朝 宋 謝惠連 《贈别》詩:“昨發 赤亭 渚,今宿 浦陽 汭。” 明 湯顯祖 《長卿初拟恣遊浙東勝處》詩:“杳嶂鳴笳響相答, 赤亭 風颺寒潮起。”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赤亭漢語 快速查詢。
赤亭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地理實體名稱 古代文獻中多指西北邊塞軍事要塞,如《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記載的"赤亭守捉",為唐代安西都護府轄下軍事據點,位于今新疆鄯善縣七克台鎮。此處作為絲綢之路要沖,漢唐時期承擔着防禦與通商雙重職能。《後漢書·西域傳》所述"柳中屯田"即與此地相關。
二、文學意象符號 在古典詩詞中常被用作邊塞象征,如李白《赤亭渚》"赤亭觀口浪如山"的壯闊景象描寫。宋代《太平寰宇記》卷九十四載"赤亭山,在(餘杭)縣南二十裡",則指向浙江餘杭的丹霞地貌景觀,陸遊《入蜀記》曾記述其朱砂礦脈特征。
三、語言學演變 "赤"字取義丹霞地貌特征,《說文解字》注"赤者,火色也",亭字從形聲兼會意,甲骨文作""象高台建築。二字組合最早見于《晉書·地理志》涼州條,其構詞法符合古代地理命名中"顔色+地形"的常見規律(如青城、白水等)。現代方言學調查顯示,甘肅、新疆等地仍保留"赤亭"相關地名遺存。
“赤亭”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地理和曆史背景進行區分:
地理位置
位于今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七克台鎮南湖村南面的赤紅色小山上,地處古代“赤亭道”與“北新道”的隘口,是唐代進出西域的必經之路。
曆史作用
文化意義
位于今浙江富春江沿岸,南朝謝靈運、謝惠連等詩人曾在此留下詩句,如“定山緬雲霧,赤亭無淹薄”(《富春渚》)。此處與西域赤亭無關,僅為同名地點。
總結
“赤亭”通常特指新疆鄯善的唐代軍事遺址,因其戰略地位和文學記載成為絲路曆史的重要見證。若需進一步了解遺址現狀或詩文引用,可參考政府網站及唐代邊塞詩研究。
愛如己出艾炷報賬标證鄙夫弊故韠冕犦矟不備長倩贈刍村妝打緊冬箑夏裘斷滅空防扼煩燠豐龐諷喻幹請隔子挂镫錢管記詭密黑洞洞花木瓜虎膺節中長節凈財恪固坑缸科試空木诓財蓮霧燎荒另請高明樓棚漏甕沃焦釜蘆笙率俗濾液内洋逆境盤家骈拇枝指搶風鉗形攻勢陗核卿士寮搉估曲拉神主牌式度舐犢貪官污吏壇墠頽爛王辂鞋面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