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赤亭的意思、赤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赤亭的解釋

(1).古地名。 唐 時曾在 西州 (轄境當今 新疆維6*吾爾自治區 *********盆地 一帶)置 安西都護府 。 赤亭 即在 西州 蒲昌 (今 新疆維6*吾爾自治區 鄯善縣 )東北, 唐 政府于此設戍,名 赤亭守捉 ,為赴 安西 必經之路。 唐 岑參 《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詩:“寒驛遠如點,邊烽互相望。 赤亭 多飃風,鼓怒不可當。”《新唐書·地理志四》:“﹝ 伊州 伊吾郡納職 ﹞縣西……三百九十裡有 羅護守捉 ,又西南經 達匪草堆 ,百九十裡至 赤亭守捉 ,與 伊 西 路合。”

(2).古地名。在今 浙江 富春江 邊。《文選·謝靈運<富春渚>詩》:“ 定山 緬雲霧, 赤亭 無淹薄。” 李善 注引《吳郡緣海四縣記》:“ 錢唐 西南五十裡有 定山 …… 赤亭 , 定山 東十餘裡。” 南朝 宋 謝惠連 《贈别》詩:“昨發 赤亭 渚,今宿 浦陽 汭。” 明 湯顯祖 《長卿初拟恣遊浙東勝處》詩:“杳嶂鳴笳響相答, 赤亭 風颺寒潮起。”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赤亭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赤亭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地理實體名稱 古代文獻中多指西北邊塞軍事要塞,如《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記載的"赤亭守捉",為唐代安西都護府轄下軍事據點,位于今新疆鄯善縣七克台鎮。此處作為絲綢之路要沖,漢唐時期承擔着防禦與通商雙重職能。《後漢書·西域傳》所述"柳中屯田"即與此地相關。

二、文學意象符號 在古典詩詞中常被用作邊塞象征,如李白《赤亭渚》"赤亭觀口浪如山"的壯闊景象描寫。宋代《太平寰宇記》卷九十四載"赤亭山,在(餘杭)縣南二十裡",則指向浙江餘杭的丹霞地貌景觀,陸遊《入蜀記》曾記述其朱砂礦脈特征。

三、語言學演變 "赤"字取義丹霞地貌特征,《說文解字》注"赤者,火色也",亭字從形聲兼會意,甲骨文作""象高台建築。二字組合最早見于《晉書·地理志》涼州條,其構詞法符合古代地理命名中"顔色+地形"的常見規律(如青城、白水等)。現代方言學調查顯示,甘肅、新疆等地仍保留"赤亭"相關地名遺存。

網絡擴展解釋

“赤亭”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地理和曆史背景進行區分:

一、新疆鄯善縣的軍事要塞(主要含義)

  1. 地理位置
    位于今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七克台鎮南湖村南面的赤紅色小山上,地處古代“赤亭道”與“北新道”的隘口,是唐代進出西域的必經之路。

  2. 曆史作用

    • 軍事地位:唐代在此設“赤亭守捉”,是安西都護府的重要戍邊要塞,屬于西域二十餘座守捉城之一。山頂設有烽燧、深井及防禦工事,可長期駐守。
    • 交通要道:連接高昌(今吐魯番)、伊州(今哈密)及龜茲(今庫車),玄奘取經曾途經此地。
  3. 文化意義

    • 唐代詩人岑參多次以赤亭為背景創作邊塞詩,如“赤亭多飄風,鼓怒不可當”,生動描繪了其險峻環境。
    • 今“七克台”地名可能源于“赤亭”的音變。

二、浙江富春江邊的古地名(次要含義)

位于今浙江富春江沿岸,南朝謝靈運、謝惠連等詩人曾在此留下詩句,如“定山緬雲霧,赤亭無淹薄”(《富春渚》)。此處與西域赤亭無關,僅為同名地點。


總結
“赤亭”通常特指新疆鄯善的唐代軍事遺址,因其戰略地位和文學記載成為絲路曆史的重要見證。若需進一步了解遺址現狀或詩文引用,可參考政府網站及唐代邊塞詩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拜認包瓜不妥鳪衣禅除騁朢酬賽楚館秦樓此屬稻雁放讓返回沸唇戈爾巴喬夫革響貫戰寒荷漢音歡洽穢氣擊毂凈財禁毀金題玉躞金筒糾勒九烈三貞救守卷鋪蓋儁乂均州窰巨虛伉俪孔顔窺兵闊拓拉雜變掠草煉獄力夫令稱滿腹疑團孟潴明诏瞧破清楚窮兇極暴毬勢宂役上漏下濕詩墨實信熟獻松動汰劣留良咼斜物論謝慙懈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