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制,法式。 宋 嶽珂 《桯史·番禺海獠》:“後有窣堵波高入雲表,式度不比它塔。” 王闿運 《嚴通政任氏壽頌》:“何以喻德?如月之恒。彤管式度,永曼嘉應。”
“式度”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ì dù,其核心含義指“規制,法式”,即規範、标準或法式。以下是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基本釋義
根據權威詞典《漢典》,“式度”意為事物的規範或法定形式,常用于描述建築、禮儀等領域的标準。例如宋人嶽珂在《桯史·番禺海獠》中記載:“後有窣堵波高入雲表,式度不比它塔。”此處指佛塔的建造規格與衆不同。
文獻用例
清代王闿運的《嚴通政任氏壽頌》中提到:“彤管式度,永曼嘉應”,這裡的“式度”強調禮儀或文書的規範性。這一用法體現了該詞在傳統文化中與禮制、儀軌的關聯。
構詞解析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例如研究古建築時,可借“式度”描述其形制規範。
“式度”強調事物遵循的既定标準,常見于古代文獻,需注意其語境的特殊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及嶽珂、王闿運的原著。
《式度》一詞的意思指的是以規矩來衡量、衡量事物是否符合标準、評估事物的合理性。
《式度》由“式”和“度”兩個字組成。
其中“式”的部首為“弋”,總計3畫。
而“度”的部首為“廣”,總計5畫。
《式度》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及其演變而來。
《式度》這個詞在繁體中為「式度」。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式度》這個詞的寫法是以篆書為基礎的,字形較為古樸、整齊。
1. 這個問題需要用《式度》來衡量,不能憑主觀意見做出判斷。
2. 他在企業中的工作一直有條不紊,始終堅持用《式度》來判斷事物的合理性。
式樣、度量、不合規矩
标準、準則、規範
不合标準、不合規矩、不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