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對某種社會風氣加以引導提倡。《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夫表德章義,所以率俗厲化,聖王之制,不易之道也。”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 宓生 政以率俗,彈琴詠詩,身不下堂而漁者宵肅矣。”
(2).猶庸俗。 清 薛雪 《一瓢詩話》:“切不可誤以老成為率俗。”
“率俗”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ǜ sú,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對某種社會風氣進行倡導或規範,帶有積極引導的意味。
後引申為貶義,指缺乏新意或格調不高。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來源的釋義與例證,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抱樸子》等原文。
《率俗》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遵從世俗的行為和習慣,按照大衆的觀念和規範進行行動。
《率俗》的拆分部首是「缶」和「車」,分别對應的拆分筆畫數是5和7。
《率俗》的來源比較明确,其中「率」字意為遵循、引導,「俗」字則表示世俗風俗。這個詞語的繁體形式為「率俗」。
古時候寫「率俗」的漢字有一些變化,其中「率」字的古代寫法為「㝉」,而「俗」的古代寫法參見「肅」。
1. 我們應該率俗,參加婚禮時穿着正式的禮服。
2. 盡管他有自己的想法,但他還是選擇了率俗地做出決定。
1. 安俗:安于世俗、順應風尚。
2. 俗人:指沒有修養、隻顧追求物質享受的人。
3. 俗氣:指缺乏品位,不雅俗流俗的風格。
1. 隨俗:按照社會風尚和大衆習慣而行動。
2. 順俗:順應社會風俗,符合常規。
3. 從俗:按照周圍人的行為和習慣而行動。
1. 違俗:違背社會風尚和習慣的行為。
2. 不俗:高雅不俗的風格,與世俗相反。
3. 脫俗:不受世俗約束,具有超凡脫俗的品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