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備的意思、不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備的解釋

(1)

 

[inexhaustive]∶不完備,不詳實

(2)

 

[unprepared;off guard]∶沒有準備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詳細解釋

(1).不防備。《左傳·隱公五年》:“不備不虞,不可以師。”《左傳·昭公二十四年》:“ 吳 人踵 楚 ,而邊人不備,遂滅 巢 及 鐘離 而還。”

(2).不完備。《孟子·滕文公下》:“犧牲不成,粢盛不絜,衣服不備,不敢以祭。”《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十七年》:“ 魏 主引見 柔然 使者,讓之以藩禮不備。議依 漢 待 匈奴 故事,遣使報之。”

(3).不詳盡。書信結尾套語。語本 漢 楊修 《答臨淄侯箋》:“反答造次,不能宣備。”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十五:“近世書問自尊與卑,即曰‘不具。’自卑上尊,即曰‘不備’。朋友交馳,即曰‘不宣’。”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衛魁廷尉》:“公已罷政提舉 洞霄宮 ,遺 于 以書。外緘題書拜上 省元 。下惟具銜。至幅内則稱拜覆不備。” 明 張煌言 《答唐枚臣書》:“不備不莊,統希鑒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備”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不防備,沒有準備

指對突發情況缺乏警戒或應對措施,常用于軍事或突發事件描述。例如:


二、不完備,不齊全

表示事物存在缺失或不夠完善。例如:


三、書信結尾的謙辭

作為古代書信的固定用語,表示内容簡略、未盡詳述。例如:


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既可指實際狀态的缺失或疏忽,也可作為禮儀性表達。其曆史用例多出自經典文獻,體現了古代漢語的豐富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備(bù bèi)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不準備、未做好準備的意思。分解成部首可以分為 “一” 和 “貝”,其中 “一” 是指形狀像底的東西,貝指貝殼的意思。 不備這個詞來源于漢語,是由漢字組成的詞語。在繁體字中,不備的寫法一樣,都是「不備」。 在古時候,不備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不備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是「不悌」,意思仍然是不準備、未做好準備。 以下是一些關于不備的例句: 1. 我昨晚沒準備好,所以今天上課不備。 2. 他因為不備而錯過了這個機會。 一些與不備相關的組詞包括:備選、準備、備貨等。近義詞可以是:措手不及、臨時抱佛腳等。反義詞可以是:有備而來、事先準備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你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