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滅空的意思、斷滅空的詳細解釋
斷滅空的解釋
滅絕生機,虛妄烏有。 明 李贽 《觀音問·答自信》:“若無山河大地,則清浄本源為頑空無用之物,為斷滅空不能生化之物,非萬物之母矣,可值半文錢乎?”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網絡擴展解釋
“斷滅空”是佛教哲學中的一個概念,其核心含義是否定一切存在與生機的極端虛無觀,具體可從以下四個層面理解:
一、核心含義
- 字面解釋:由“斷”(斷絕)、“滅”(消亡)、“空”(虛無)三字組成,指徹底滅絕生機,否定事物本質與存在意義的虛妄狀态。
- 哲學定位:并非通過修行證悟達到的境界,而是對“空性”的誤解,認為世界完全虛無、無因果、無生命意義,陷入極端虛無主義。
二、哲學背景
- 與“頑空”的對比:
- 頑空:僅否定表象,但仍承認某種本源(如“清淨本源”),類似“萬事皆空”的初步認知。
- 斷滅空:更極端,連本源也否定,認為一切(包括生命、因果)皆為虛無,導緻“不能生化萬物”的偏執。
三、影響與批評
- 思想危害:主張“生命無存”“山河大地皆虛妄”,可能使人忽視現實價值與情感聯結,陷入消極避世。
- 佛教批判:佛教強調“空性”是緣起性空,而非斷滅。如明代李贽在《觀音問》中指出,斷滅空會将本源貶為“無用之物”,失去作為“萬物之母”的意義。
四、現代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可隱喻對生命意義或社會價值的全盤否定,提醒人們避免陷入虛無主義陷阱,需在“空”與“有”之間尋求平衡。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空性”與“斷滅空”的差異,可參考漢典及哲學解析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滅空》一詞是佛教術語,意為徹底消除世間一切煩惱和痛苦的境地。其中,“斷滅”指印證了佛法真理,解脫了世間種種執著,而“空”則是指無我無執、無我無物的境界。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斷”字的部首是“斤”,總共有4個筆畫。
- “滅”字的部首是“火”,總共有5個筆畫。
- “空”字的部首是“穴”,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斷滅空》一詞源自佛教經典,是佛陀在弘揚佛法時所使用的術語。佛陀認為苦難的根源是人們對事物的執着,而隻有通過徹底解脫執著,才能達到斷滅一切痛苦的境界。
繁體:
《斷滅空》(以繁體字書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然而,對于《斷滅空》這一詞語,其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保持一緻,并沒有明顯的差異。
例句:
- 修行者經過長時間的苦行,最終達到了斷滅空的境地。
- 他在冥想中領悟到了斷滅空的含義。
組詞:
- 空滅:指徹底消滅痛苦和病苦的境界。
- 空寂:指達到無我無物的靜谧境界。
近義詞:
- 涅槃:指徹底超越生死輪回的境地。
- 解脫:指解除痛苦與束縛,達到自由自在的狀态。
反義詞:
- 紛擾:指煩惱紛亂、雜亂無章的狀态。
- 痛苦:指心理或身體上的痛楚和困擾。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