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赤亭的意思、赤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赤亭的解释

(1).古地名。 唐 时曾在 西州 (辖境当今 新疆维6*吾尔自治区 *********盆地 一带)置 安西都护府 。 赤亭 即在 西州 蒲昌 (今 新疆维6*吾尔自治区 鄯善县 )东北, 唐 政府于此设戍,名 赤亭守捉 ,为赴 安西 必经之路。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寒驛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赤亭 多飃风,鼓怒不可当。”《新唐书·地理志四》:“﹝ 伊州 伊吾郡纳职 ﹞县西……三百九十里有 罗护守捉 ,又西南经 达匪草堆 ,百九十里至 赤亭守捉 ,与 伊 西 路合。”

(2).古地名。在今 浙江 富春江 边。《文选·谢灵运<富春渚>诗》:“ 定山 缅云雾, 赤亭 无淹薄。” 李善 注引《吴郡缘海四县记》:“ 钱唐 西南五十里有 定山 …… 赤亭 , 定山 东十餘里。” 南朝 宋 谢惠连 《赠别》诗:“昨发 赤亭 渚,今宿 浦阳 汭。” 明 汤显祖 《长卿初拟恣游浙东胜处》诗:“杳嶂鸣笳响相答, 赤亭 风颺寒潮起。”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赤亭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赤亭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地理实体名称 古代文献中多指西北边塞军事要塞,如《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的"赤亭守捉",为唐代安西都护府辖下军事据点,位于今新疆鄯善县七克台镇。此处作为丝绸之路要冲,汉唐时期承担着防御与通商双重职能。《后汉书·西域传》所述"柳中屯田"即与此地相关。

二、文学意象符号 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作边塞象征,如李白《赤亭渚》"赤亭观口浪如山"的壮阔景象描写。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四载"赤亭山,在(余杭)县南二十里",则指向浙江余杭的丹霞地貌景观,陆游《入蜀记》曾记述其朱砂矿脉特征。

三、语言学演变 "赤"字取义丹霞地貌特征,《说文解字》注"赤者,火色也",亭字从形声兼会意,甲骨文作""象高台建筑。二字组合最早见于《晋书·地理志》凉州条,其构词法符合古代地理命名中"颜色+地形"的常见规律(如青城、白水等)。现代方言学调查显示,甘肃、新疆等地仍保留"赤亭"相关地名遗存。

网络扩展解释

“赤亭”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需结合地理和历史背景进行区分:

一、新疆鄯善县的军事要塞(主要含义)

  1. 地理位置
    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七克台镇南湖村南面的赤红色小山上,地处古代“赤亭道”与“北新道”的隘口,是唐代进出西域的必经之路。

  2. 历史作用

    • 军事地位:唐代在此设“赤亭守捉”,是安西都护府的重要戍边要塞,属于西域二十余座守捉城之一。山顶设有烽燧、深井及防御工事,可长期驻守。
    • 交通要道:连接高昌(今吐鲁番)、伊州(今哈密)及龟兹(今库车),玄奘取经曾途经此地。
  3. 文化意义

    • 唐代诗人岑参多次以赤亭为背景创作边塞诗,如“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生动描绘了其险峻环境。
    • 今“七克台”地名可能源于“赤亭”的音变。

二、浙江富春江边的古地名(次要含义)

位于今浙江富春江沿岸,南朝谢灵运、谢惠连等诗人曾在此留下诗句,如“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富春渚》)。此处与西域赤亭无关,仅为同名地点。


总结
“赤亭”通常特指新疆鄯善的唐代军事遗址,因其战略地位和文学记载成为丝路历史的重要见证。若需进一步了解遗址现状或诗文引用,可参考政府网站及唐代边塞诗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哀狖阿戎鹎鵊北山羊陈伯吹撑犁孤涂出港储柜慈雨摧锄躭搁誂越抵达輀輶功成身退广会孤胜还阙汉纲恒典喝月绛宫俭莲精美襟尚隽爽铿镪顿挫愧勖牢什古子劳醉累世梁潁留级龙辂楼儿毛地黄闷哽沛艾彯萧乞答揿钉曲嫌饶取人范捎漆盛丽失策十吏札失事时政记孰化邃原脱形尾鬣汙斥杇镘武闱象徵主义先君子孝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