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甕沃焦釜的意思、漏甕沃焦釜的詳細解釋
漏甕沃焦釜的解釋
用漏甕裡的餘水倒在燒焦的鍋裡。比喻情勢危急,亟待挽救。
詞語分解
- 焦釜的解釋 燒幹水的鐵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且救 趙 之務,宜若奉漏甕沃焦釜也。”此喻情勢危急。《戰國策》作“燋釜”。 宋 辛棄疾 《沁園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詞:“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
網絡擴展解釋
“漏甕沃焦釜”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lòu wèng wò jiāo fǔ,其核心含義是比喻情勢危急,亟待挽救。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與結構
- 字面分解:
- 漏甕:指有漏洞的陶甕,水會從中滲出(象征資源有限或不足)。
- 沃焦釜:将剩餘的水澆在燒焦的鍋上(比喻用有限資源解決緊急問題)。
- 整體寓意:
- 用漏甕裡僅存的水去撲滅燒焦的鍋,凸顯危機迫在眉睫,需立即采取行動。
二、典故與出處
- 出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趙之務,宜若奉甕沃焦釜也。”
典故背景為戰國時期,齊國謀士建議盡快救援趙國,強調局勢如“漏甕沃焦釜”般刻不容緩。
三、用法與語境
- 語法:多作賓語,用于描述緊急需補救的情況。
- 感情色彩:褒義詞,強調積極應對危機的态度。
- 示例:
“公司資金鍊斷裂,必須像漏甕沃焦釜一樣迅速調整策略。”
四、補充說明
- 生僻程度:該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
- 近義表達:燃眉之急、刻不容緩。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背景,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6、9)。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漏甕沃焦釜》的意思
《漏甕沃焦釜》是典故《過秦論》中的一句話,意思是指行為千篇一律,毫無變化或想象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漏甕沃焦釜》的拆分部首為“白”,筆畫數依次為9、5、7、12。
來源
《漏甕沃焦釜》來源于戰國時期的經學家韓非子所著的《韓非子·過秦論》。在這本書中,韓非以強烈的批判态度,駁斥了當時法家流弊,尤其是秦法的部分内容,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觀點和改革方略。
繁體
《漏甕沃焦釜》的繁體字為《漏甕沃焦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漏甕沃焦釜》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他的創作始終停留在《漏甕沃焦釜》的層面,毫無創新和突破。
組詞
不漏、甕器、焦土、釜底、沃土
近義詞
毫無新意、不變通
反義詞
富有創意、别緻奇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