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甕沃焦釜的意思、漏甕沃焦釜的詳細解釋
漏甕沃焦釜的解釋
用漏甕裡的餘水倒在燒焦的鍋裡。比喻情勢危急,亟待挽救。
詞語分解
- 焦釜的解釋 燒幹水的鐵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且救 趙 之務,宜若奉漏甕沃焦釜也。”此喻情勢危急。《戰國策》作“燋釜”。 宋 辛棄疾 《沁園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詞:“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
專業解析
"漏甕沃焦釜"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現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含義如下:
一、成語本義與字面解釋
- 漏甕:指底部有裂縫的陶制盛水器(甕),喻指殘破無用之物。
- 沃:意為"澆灌"。
- 焦釜:指燒焦的鍋(釜),喻指亟待解救的危急狀态。
字面意為"用漏甕中殘存的水去澆救燒焦的鍋",形象描述以無效資源解決緊急問題的矛盾行為。
二、引申義與核心内涵
該成語比喻:
- 舉措失當:用錯誤方法處理危機,如《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載蘇代谏言:"且夫救趙而軍其郊……是漏甕沃焦釜也",諷喻用兵策略的荒謬性。
- 徒勞無功:強調資源與需求不匹配導緻的無效努力,如明代《湧幢小品》評述政令"猶漏甕沃焦釜"。
- 深層警示:暗含對決策者資源調配能力與問題認知深度的批判,警示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三、典籍溯源與權威釋義
-
《史記》典源
出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蘇代以"救趙而軍其郊"類比"漏甕沃焦釜",揭示軍事行動的自我消耗本質。
原文引證:
"且夫救趙而軍其郊……是漏甕沃焦釜也。"
-
《漢語大詞典》釋義
釋為"用破甕中殘餘的水救燒焦的鍋,喻方法失當,無濟于事"(《漢語大詞典》第6冊)。
-
《辭源》補充說明
強調其"喻不能解決問題,反加速惡化"的負面效應(《辭源》修訂本)。
四、現代應用場景
- 管理決策:批評資源錯配(如挪用基礎建設資金填補短期債務)。
- 政策制定:警示治标不治本的施政(如僅撥款扶貧而不解決就業)。
- 文學修辭:常見于雜文批評,如魯迅曾以類似意象諷刺無效改革。
參考文獻來源:
-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原文(國學大師網)
- 《漢語大詞典》(漢典)
-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漏甕沃焦釜”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lòu wèng wò jiāo fǔ,其核心含義是比喻情勢危急,亟待挽救。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與結構
- 字面分解:
- 漏甕:指有漏洞的陶甕,水會從中滲出(象征資源有限或不足)。
- 沃焦釜:将剩餘的水澆在燒焦的鍋上(比喻用有限資源解決緊急問題)。
- 整體寓意:
- 用漏甕裡僅存的水去撲滅燒焦的鍋,凸顯危機迫在眉睫,需立即采取行動。
二、典故與出處
- 出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趙之務,宜若奉甕沃焦釜也。”
典故背景為戰國時期,齊國謀士建議盡快救援趙國,強調局勢如“漏甕沃焦釜”般刻不容緩。
三、用法與語境
- 語法:多作賓語,用于描述緊急需補救的情況。
- 感情色彩:褒義詞,強調積極應對危機的态度。
- 示例:
“公司資金鍊斷裂,必須像漏甕沃焦釜一樣迅速調整策略。”
四、補充說明
- 生僻程度:該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
- 近義表達:燃眉之急、刻不容緩。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背景,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6、9)。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姅變巴西暖流不適查處嶞嶞發慮紛紅駭綠顧哀毂兵龜背錦豪弱好事黑經活頁簡會楗石郊祭驕景徼怨接煞解調咭啈驚風駭浪幾闼捐項開裆褲口頭語圐圙嬾嬾羸驕涼駁麗風鸾歌鳳吹落水狗命彩閩江拍攝頻呻籤署親骨肉入眠上手生刍省識省心什麼時運不齊叔達曙更四分五落碎嘴碎舌攤軟徒設玩兒壞五技鼠嗚哨賢科笑科熙來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