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鄙夫的意思、鄙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鄙夫的解釋

(1) [burn;vagrant;a vulgar person]∶人品鄙陋、見識淺薄的人

魚懸獸檻,鄙夫知之。——《晉書·董京傳》

(2) [I]∶第一人稱的謙稱

詳細解釋

(1).庸俗淺陋的人。《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 宋 陸遊 《删定官供職謝啟》:“是以鄙夫深文而不知還,儒者高談而靡適用。” 清 李漁 《蜃中樓·獻壽》:“豈學那鄙夫失位把眉顰。” 葉聖陶 《窮愁》:“ 阿松 所識,不出裡巷鄙夫。”

(2).自稱的謙詞。 漢 張衡 《東京賦》:“鄙夫寡識,而今而後,乃知大 漢 之德馨,鹹在於此。” 唐 李端 《宿山寺雪夜寄吉中孚》詩:“鄙夫今夜興,唯有 子猷 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鄙夫”是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詞源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1. 本義與身份指代

    “鄙夫”原指居住在郊野的平民,含身份低微之義。《漢語大詞典》解釋為“鄉野之人”,《說文解字》中“鄙”本義為“邊遠之地”,引申指見識淺薄者。例如《論語·子罕》載:“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此處“鄙”即指向底層勞作。

  2. 德行與品性評價

    詞義擴展後常含貶義,指品格庸俗、心胸狹隘之人。《現代漢語詞典》定義為“庸俗淺陋之人”,如《論語·陽貨》中“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批判其缺乏擔當。清代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亦用“鼠鄙夫”形容貪婪無度的官吏。

  3. 自謙語境的使用

    古代文人對話中偶作謙稱,如王陽明《傳習錄》載:“鄙夫之見,求正于君子”,此處弱化貶義,轉為表達謙遜态度的修辭策略。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鄙夫”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1. 指代庸俗淺薄之人 指人品鄙陋、見識淺薄的個體,含貶義。例如:

2. 作為自稱的謙辭 古代文人用于自我謙稱,體現謙遜态度。例如:

補充說明: 該詞常見于文言文或仿古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語境區分褒貶,如葉聖陶《窮愁》中“裡巷鄙夫”含明顯貶義,而陸遊《删定官供職謝啟》則是文人自謙。

别人正在浏覽...

安于所習百鍊鉛白蒲奔豗标勁表甥鄙冗不表不知自量赤帶次浮大街小巷對保飛赤浮槎隔靴抓癢攻書宮楊古讀桂台姑鐘蝦蟆瘟紅綿江鮑健翮煎迫驕煽金鈎子經塔渴而穿井老境沒魂少智明社名聞天下母憂腦球偏施七級芙蓉輕帻柔謙三雍色狼省憶時異勢殊侍子死囚踏混木沓冒慆慢題捐停市停手通紅王輔圍木僞俗吳門下挫笑歎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