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韠冕的意思、韠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韠冕的解釋

《詩·桧風·素冠》:“庶見素韠兮。” 朱熹 集傳:“韠,蔽膝也,以韋為之。冕服謂之韍,其餘曰韠。”後因以“韠冕”借指官員朝觐的衣飾。 漢 劉向 《說苑·修文》:“是故韠冕厲戒,立于廟堂之上,有司執事,無不敬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韠冕”一詞的解釋如下:

一、單字解析

  1. 韠(bì)
    本義指古代貴族禮服上的蔽膝,一般用皮革制成,系于腰間垂至膝前,是禮儀服飾的組成部分。字形演變中可能與皮質遮擋物的象形有關,但需注意該字在甲骨文研究中暫無直接記載。

  2. 冕(miǎn)
    甲骨文寫作跪坐人形戴帽之狀,本義為禮冠。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在祭祀等隆重場合佩戴,後衍生出“加冕”“冠冕”等詞,象征地位與權力。

二、組合詞義

“韠冕”連用指代完整的禮儀服飾體系,包含蔽膝(韠)和禮冠(冕),常見于先秦文獻中描述貴族儀典裝束。例如《禮記》有“韠冕黻珽”的記載,強調服飾與禮制的關聯性。

三、文化内涵

二者均為禮制符號:

擴展說明:

“韠”因材質和裝飾不同區分身份,如《周禮》記載天子用朱韠,諸侯用赤韠。現代漢語中“冕”仍保留在“日冕”“衛冕”等詞彙中,而“韠”已罕用。

(注:關于“韠”的早期字形解析,現有甲骨文資料暫未明确對應,以上解釋綜合了文獻記載與文字學推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韠冕是一個古老的漢字,它有着深刻的含義和豐富的曆史背景。現在讓我來為你提供一些關于韠冕的信息。

韠冕的意思

韠冕的意思是指華麗的帽冠,通常用來形容官員或皇帝所戴的頭飾。

拆分部首和筆畫

韠冕這個字由辶部和冕部組成,辶部是指"走"的意思,冕部則代表"帽子"。

韠冕一共由13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韠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古時的漢字演變而來,有着悠久的曆史。

韠冕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鬢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韠冕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形狀更加簡化,但仍然保留了帽子的基本形态。

例句

皇帝登基之後,他頭上的韠冕閃爍着金光。

組詞

韠冕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許多詞語,例如: - 冕服(華麗的服裝) - 冕旒(帝王頭上的飾物) - 韠麗(非常華麗)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韠冕意義相近的詞語有:頭冠、冠冕、冕帶。

與韠冕意義相反的詞語有:平凡、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