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詩文佳作。 南朝 齊 謝朓 《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幸藉芳音多,承風采餘絢。” 明 宋濂 《送許存禮赴北平教授任序》:“繼前古之芳音,首羣英之雅製。”
(2).猶佳音。 南唐 李煜 《采桑子》詞:“緑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3).美妙的聲音。 唐 溫庭筠 《楊柳枝》詞之六:“兩兩黃鸝色似金,裊枝啼露動芳音。”
芳音是漢語中一個典雅且富有文學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美好的音訊、書信或言辭,多用于書面表達或古典語境。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分層解析其詳細釋義:
美好的音訊或書信
指令人愉悅的消息或書信往來,常含敬意與溫情。
例:《漢語大詞典》釋為“對他人書信的敬稱”。古典文獻中多用于書信問候,如宋代詩詞“千裡寄芳音”即表達遠方的佳訊。
優雅的言辭或詩文
引申指文辭優美的作品或談吐。
例:《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标注其含“文雅的言辭”之義,如“吐露芳音”形容言語得體動人。
語源特征:
“芳”本義為花草香氣(《說文解字》),引申為“美好”;“音”指聲音、訊息。二字結合後,自六朝起常用于書信敬語,如《敦煌變文集》載“伏望賜回芳音”。
文學意象:
古詩詞中常以“芳音”寄托思念,如明代何景明《秋日雜興》中“故人渺何許?芳音隔雲端”,暗喻音訊難通的怅惘。
雖屬書面語,但仍見于以下語境:
“芳音”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詩文佳作
指優秀的文學作品或詩文創作。例如南朝詩人謝朓在《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中寫道:“幸藉芳音多,承風采餘絢”,此處“芳音”即形容詩文之美。
佳音
表示好消息或令人期待的音訊。南唐李煜在《采桑子》中以“綠窗冷靜芳音斷”表達對佳音的渴望。
美妙的聲音
可形容動聽的音樂、歌聲或自然之音。唐代溫庭筠的作品中曾用此意,如“芳音”指悠揚的樂聲。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保險裝置辨如懸河标準語别變不攜才淑滄洲程門度雪尺口持律觸綸醋酒剁碎放物風媒花墳記腹尺伏爾加河纖夫盍各候劄煥缛剪江借寇吉利靖節稷契卷束開葷渴悶铿拊塊體跨轹匡汲困寠斂聚陵迫鹿幦名節末策平均壽命譬之破琴絕弦濮陽市顦顇輕倨寝事期盼球軸承忍忍榮序十八開衰促說人家殊域書魚素木牀外命夫枉策獻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