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稷 和 契 的并稱。 唐 虞 時代的賢臣。 漢 王逸 《九思·守志》:“配 稷 契 兮恢 唐 功,嗟英俊兮未為雙。” 漢 蔡邕 《再讓高陽侯印绶符策表》:“臣聞 稷 契 之儔,以德受命,功德靡堪。” 唐 杜甫 《客居》詩:“ 稷 契 易為力, 犬戎 何足吞。” 明 方孝孺 《四月一日蒙賜宴浣花新建草堂感恩懷古偶作》詩:“徒抱 稷 契 心,莫覩 唐 虞 禪。”
“稷契”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臣,分别指後稷和契,均為唐堯、虞舜時期的傑出人物,常被并稱以象征德才兼備的輔政典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身份與職責
曆史與文學引用
兩人常被用作賢臣的代名詞。例如:
文化意義
稷契并稱體現了古代對賢能政治的推崇,後稷象征物質基礎(農業),契象征精神文明(教化),二者結合代表治國安邦的理想模式。
相關考據
《舜典》記載舜帝對稷、契的任命,後世文獻如蔡邕《再讓高陽侯表》亦強調他們“以德受命”的典範性。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尚書》或漢唐詩文中的具體用例。
《稷契》是一本古代經典典籍,主要記載了古代中國的農業技術、農事法則以及管理農田的經驗。該書主要内容包括種植作物的選擇、栽培技術、施肥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對于農業生産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
「稷契」這個詞由「禾」和「斤」兩個部首組成。
部首「禾」表示與農業有關的事物,為「禾谷類」的意思,以禾本科植物代表。
部首「斤」表示與割、剁、切等有關的事物。
根據部首和筆畫的組合,「稷契」這個詞的的總筆畫數為18畫。
《稷契》是中國古代的一本農業典籍,由多名古代農學家合作完成。它的具體作者和完成時間已經無從考證,但據傳言,該書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
繁體字「稷契」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區别。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漢字有所不同,「稷契」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由于缺少相關的古代文獻和繪畫作品,我們很難準确知道古代漢字的具體寫法。
1. 他精通《稷契》,農田管理得非常出色。
2. 讀過《稷契》的人,對農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關的組詞有:稷谷、稷黍、稷糠。
近義詞有:農書、農經、農藝書。
反義詞為「商書」或「商經」,表示與商業有關的書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