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節的意思、靖節的詳細解釋
靖節的解釋
見“ 靖節徵士 ”。
詞語分解
- 靖的解釋 靖 ì 平安,安靜:靖冥(幽深閑靜)。靖默。 平定,使秩序安定:綏靖。靖難(刵 )(平定叛亂)。 圖謀,謀議:“實靖夷我邦”。 恭敬:“士處靖,敬老與貴,交不失禮。” 古同“靜”,靜止。 姓。 筆畫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專業解析
靖節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高尚堅貞的節操,特指淡泊名利、堅守志節的人格境界。該詞源于東晉詩人陶淵明(365–427)的谥號“靖節先生”,後世遂以“靖節”代指其不慕榮利、歸隱田園的精神品格。
- 字義分解:
- 靖:安定、平定,引申為謙恭、恬淡。《說文解字》:“靖,立竫也”,含端正自持之意。
- 節:氣節、操守,如《論語》“歲寒,知松柏之後凋也”,喻指逆境中堅守的德行。
二、文化象征與用法
-
特指陶淵明
陶淵明因“不為五鬥米折腰”辭官歸隱,其谥號“靖節”被曆代文人視為清高氣節的象征。如白居易《題浔陽樓》稱其“文思高玄,節行介潔”,後世常以“靖節風骨”贊譽隱逸精神。
來源:《陶淵明集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
-
引申為高尚節操的通稱
泛指不隨波逐流、堅守道德原則的品格。如宋代李綱《詠懷》詩:“靖節固窮士,終抱孤松志”,即以“靖節”喻指志士的堅貞。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三、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當代多用于文學、曆史領域,形容淡泊自守的處世态度。例如:
“他一生清貧,頗有古之靖節遺風。”
四、相關稱謂
- 靖節先生:專稱陶淵明,見于《陶淵明傳》(蕭統《文選》)。
- 靖節征士:因其曾被征召為著作郎(未就職),故稱“征士”。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釋義“靖節”為“清高的節操”。
-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詳述“靖節”與陶淵明谥號的關聯。
- 《陶淵明集校箋》(龔斌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考據谥號由來及文化影響。
文化注腳:靖節精神已融入中華文化基因,成為士人精神标杆,其核心是獨立人格與道德自律的合一。
網絡擴展解釋
“靖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
字面解析
- 靖:意為安定、平定,如“靖亂”指平定動亂。
- 節:可指節氣、節日,也指氣節、操守,如“節氣”或“節操”。
- 合義:指通過安定或守護行為來維護國家、正義或節日,如“保衛國家,守護節氣”。
-
曆史典故
源自《史記》中戰國時期趙國将軍主父偃的故事。他在國家危難時選擇堅守陣地,保護國慶節,後被贊為“靖節”。
二、作為人物谥號
特指陶淵明的私谥“靖節徵士”(後稱“靖節先生”),其含義為:
- “保守節操”:體現陶淵明歸隱田園、不慕名利的高潔品格。
- “顯身之志”:部分學者認為“靖”含“顯”意,指其通過歸隱彰顯志向。
例:南朝顔延之在《陶徵士诔》中評價其“寬樂令終,好廉克己”,故谥“靖節”。
三、使用場景
- 贊美人物:用于形容捍衛正義、堅守氣節的英雄或文人(如陶淵明)。
- 文化語境:表達對傳統節日的重視,或強調安定社會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雲謡伴食宰相被寵若驚悲辛丙種射線碧甃布唇枯舌餐挹豺虎肆虐長借馬長頭兒澄江徹席齒坐颠翻鵝氄焚炙服卉負杖庚暑攻發鼓樂手固執己見嘩言惠政貨産家理建窯驕尚擊剝揭竿羯孽疾恙決獄孔膠潰滅僚寀另眼霾晦慢條厮禮蒙穉民欲磻溪破業乾荒乞火碕仄潤筆資賽艇啬刻上庠十姓百名隧道苔茸同夥同聲一辭脫俗蕪俚相猜細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