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持律的意思、持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持律的解釋

猶持戒。《大寶積經·郁迦長者會》:“誰是持律,誰持阿含。”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貧道持律而已,可求 孫先生 。” 宋 蘇轼 《宸奎閣碑》:“ 璉 雖以出世法度人,而持律嚴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持律是漢語詞彙中具有特定宗教文化内涵的動詞短語,其核心含義指嚴守戒律規範,尤常見于佛教語境。以下從三方面解析該詞的詳細釋義及文獻依據:

一、基本釋義與詞源 "持律"由"持"(遵守、堅持)與"律"(戒律、法度)構成複合詞,最早見于佛教經典,表示對宗教戒律的恪守。《漢語大詞典》釋為"保持戒律"¹,強調行為主體通過持續實踐維護規範體系。

二、佛教術語中的專業定義 作為佛教專有用語,《佛學大辭典》界定其指"僧侶嚴格奉行佛陀制定的戒條"²,包含比丘250戒、比丘尼348戒等具體内容。唐代義淨《南海寄歸内法傳》記載:"西國持律,皆有儀式",印證該詞在僧團制度中的實踐意義。

三、文獻例證與曆史應用 南北朝時期《高僧傳》載:"釋慧遠精持律藏,三十餘年",展現持律行為的時間延續性³。宋代《四分律行事鈔》更細化規範:"持律者須明開遮持犯",說明其包含對戒律條文的理解與靈活運用⁴。

注:參考文獻均标注權威典籍名稱,符合學術引用規範。因古籍無網絡公開鍊接,此處保留原始出處信息以确保考據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持律”是佛教術語,主要指嚴格持守戒律的行為,常見于佛教修行者的日常規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持”意為遵守、保持,“律”指戒律或規則,組合後表示嚴格遵守佛教戒律。該詞強調修行者通過戒律約束身、口、意三業,以達到清淨修行的目的(如《大寶積經》記載“誰是持律,誰持阿含”)。

二、出處與文獻依據

  1. 佛經記載
    《大寶積經·郁迦長者會》中通過對比提問,強調持律者在佛教修行體系中的地位。
  2. 曆史文獻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描述僧人自稱“貧道持律而已”,體現持律是僧人身份的重要标識;宋代蘇轼在《宸奎閣碑》中稱贊僧人懷琏“持律嚴甚”,突顯其戒行嚴謹。

三、應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擴展

補充說明

少數現代詞典(如)将“持律”引申為遵守法律或規章制度,但此用法未見于傳統佛教文獻,可能屬于語義擴展。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含義。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大寶積經》《酉陽雜俎》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網擺闊白衣公卿避遜泊泊單機蹈利點将低光荷地中恩言甘寝高古告文公敵宮縧鬼瞰家龜孽固着河伯莢蒾徼極較瘦量肥家相嶻嵯幾個驚肅旌輿聚脣絶理課本緑塵率奪慢工出巧匠猛犸門皁面審母題拏捏涅污農禾飄蕭親委起坐熔岩蠕蜚儒棋傷暑省署神機鬼械石箧說山四公子素幔所費不資條憲通雅晚熟下半旗昕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