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铿拊的意思、铿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铿拊的解釋

指彈奏。 唐 高彥休 《唐阙史·李可及戲三教》:“有太常寺樂官 尉遲璋 者,善習古樂,為法曲,簫磬琴瑟,戞擊鏗拊,鹹得其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铿拊”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目前未在常規詞典或文獻中檢索到确切定義。根據單字拆分和古代漢語用法推測,可能有兩種解釋方向:

  1. 字面含義

    • “铿”:本義為金石撞擊的清脆聲響(如“铿锵”),引申為節奏鮮明的樂音。
    • “拊”:指輕擊、拍打的動作(如“拊掌”),也可指古代打擊樂器(如“拊搏”)。
      組合後可能表示有節奏的敲擊聲,或形容樂器演奏時的動作與聲響相和。
  2. 典籍關聯
    在《禮記·樂記》等古籍中,常出現“拊搏”“铿锵”等詞描述禮樂,如“拊搏玉磬,揩擊大琴”。因此“铿拊”可能是對這類場景的概括性描述,指代禮樂中金石與皮革樂器的配合演奏,體現和諧韻律。

由于該詞未見于權威文獻,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分析。若用戶有出處或上下文補充,可提供更精準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铿拊》

《铿拊》是一個漢字詞語,音讀為"kēng fǔ"。它的意思是用力敲擊或重打。

拆分部首和筆畫

《铿拊》這個詞可以分解為兩個部首,分别是"钅"和"手"。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來源

《铿拊》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铿"是指金屬碰撞的聲音,"拊"是敲打的動作。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金屬被敲擊或敲打的聲音。

繁體

《铿拊》這個詞的繁體字是「鏗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铿拊》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其中"拊"字的上部分曾寫成"夫",而下部分則為"聿",表示手在敲打或拍擊的動作。

例句

1. 他用木棍給門輕輕地铿拊了兩下。

2. 孩子們歡快地用鐵錘铿拊着鐘鼓,慶祝新年的到來。

組詞

與《铿拊》相關的組詞有:铿锵(聲音洪亮有力)、拊手(拍手為掌聲)、拊掌(用手拍擊為表示贊許或稱贊)、拊背(撫摸背部以安慰或鼓勵)、拊毛(撫摸動物的毛發)等。

近義詞

與《铿拊》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打擊、敲擊、敲打、重打、拍擊等。

反義詞

與《铿拊》意思相反的詞語有:輕擊、輕拍、輕敲、輕打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