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獻捷的意思、獻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獻捷的解釋

古代打勝仗後,進獻所獲的俘虜及戰利品。《穀梁傳·僖公二十一年》:“冬,公伐 邾 , 楚 人使 宜申 來獻捷。捷,軍得也。”《陳書·周迪傳》:“﹝ 迪 ﹞收獲器械,俘虜士民,竝曰私財,曾無獻捷。” 宋 蘇轼 《和王鞏并次韻》:“雖無獻捷功,會賜力田爵。” 清 沉濤 《瑟榭叢談》卷下:“是地前 明 為首級庫,邊功獻捷,歸元于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獻捷(xiàn jié)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戰争勝利後向君主或朝廷進獻所俘獲的戰利品(如俘虜、兵器等),以報告勝利喜訊。以下從釋義、典籍用例及現代延伸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字義拆解

    • 獻:本義為奉上、進貢,《說文解字》釋為“獻,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引申為恭敬地呈遞。
    • 捷:原指快速取勝,《說文》注“捷,獵也,軍獲得也”,後專指軍事勝利。

      二字組合即“呈獻勝利成果”,屬古代軍事禮儀的重要環節。

  2. 權威詞典定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注釋:“獻捷,古代戰争獲勝後進獻俘虜和戰利品。” 此行為兼具宣告勝利、彰顯國威與祭祀告祖的多重功能。


二、曆史典籍用例

  1. 先秦軍事制度記載

    《詩經·魯頌·泮水》載:“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 其中“獻馘”(割取敵耳)與“獻囚”均為“獻捷”的具體形式,體現周代獻俘禮制。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晉楚城濮之戰後:“晉師三日館谷,及癸酉而還。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宮于踐土……獻楚俘于王。” 此為諸侯向周天子獻捷的典型史例。

  2. 唐代典章制度佐證

    《唐六典·兵部》規定:“凡諸道行軍破賊,須以所獲俘囚、器仗,具數申尚書省,謂之獻捷。” 唐代獻捷需經中央核驗,形成制度化流程。


三、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獻捷”一詞已罕用于日常語境,但仍在曆史文獻研究、古典文學解讀中保留原義。偶見于比喻性表達,如“科技獻捷”指重大技術突破的捷報,屬修辭創新用法。


主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3. 《左傳》《詩經》典籍原文(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唐六典》制度研究(陳仲夫點校,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獻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指戰争勝利後向君主或朝廷進獻俘虜及戰利品的行為,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釋義

2. 曆史文獻用例

3. 延伸與演變

4. 現代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三國演義》《穀梁傳》等原始資料,或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1、2)。

别人正在浏覽...

炳炳鑿鑿長引暢月充庭存息打冷戰電視片定驗東顧東郭對講峨弁惡言詈辭煩數風襟負負敷條旮旯兒高天厚地箇底洪覆化禅疆事奬挹矯世厲俗機頂盒驚險片巨筆俊老渴烏攬勝掄擇邁捷麥粞包謎頭謬登黏埴被發詳狂鉗鐵髯胡軟木磚色忤山窠首班壽頭碼子屬兵嗣皇讨探銅點頭蠶徒取逶纡僞詐甕齑寤然仙夫相水火閑簡攕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