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入羅網。《文選·左思<吳都賦>》:“精衞銜石而遇繳,文鰩夜飛而觸綸。” 李周翰 注:“綸,小網也。”
“觸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主要解釋如下: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如漢典、古典文獻注釋),“觸綸”原指自投羅網,比喻陷入困境或被捕獲。例如:
部分資料(如)提到“觸綸”表示觸及問題的核心或關鍵,将“綸”解釋為纖細的絲線,比喻精準把握要點。但此說法缺乏古典文獻的直接佐證,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文選》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觸綸(chù lún)是一個漢字詞,由“觸”和“綸”兩個部分組成。
“觸”是由“手”和“角”兩個部首構成,表示用手去觸摸、接觸。
“綸”是由“糸”這個部首和“侖”這個聲旁組成,表示絲綢的質地。
觸綸這個詞來源于《詩經》中的《觸龍說》:“觸龍說黑水女,請魚送我逝。逝者不可留,請女送我觸。”這裡的“觸”意味着托付、委托,聯繫到綸的意義,則表示托付給綸綢材質的東西。後來,“觸綸”就成為了委托、托付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觸綸”這個詞的寫法為「觸綸」。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觸綸”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觸的寫法為“角”上面加一個點,綸的寫法為“糸”字下面有一個橫折。“觸綸”的古代寫法為“角(加點)+糸(下面有一個橫折)”。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觸綸你照顧好家裡的事情。
2. 他将他的秘密觸綸給了我。
一些與“觸綸”相關的詞語:
組詞:觸摸、觸動、委托、接觸、托付
近義詞:委托、托付
反義詞:解放、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