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口的意思、尺口的詳細解釋
尺口的解釋
指嬰兒。《三國志·吳志·孫晧傳》“追改 定 名為 布 ”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定 為子求少府 李勖 女,不許。 定 挾忿譖 勖 於 晧 , 晧 尺口誅之,焚其屍。”《資治通鑒·漢獻帝初平元年》:“﹝ 董卓 ﹞殺太傅 袁隗 、太僕 袁基 ,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餘人。” 胡三省 注:“尺口,謂嬰兒也。”
詞語分解
- 尺的解釋 尺 ǐ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亦稱“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漢時一尺等于.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一尺長的白絹,借指小畫幅;.書信)。尺短寸長。尺牍。 量長度的器具:竹尺。 像尺的東西:鐵尺。仿尺。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網絡擴展解釋
“尺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明确記載,現綜合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chǐ kǒu
注音:ㄔˇ ㄎㄡˇ
核心含義:指代嬰兒,特指尚在襁褓中的幼童()。
二、古籍出處
- 《資治通鑒·漢獻帝初平元年》記載董卓誅殺袁氏家族時,用「尺口」指代嬰兒:
▸“殺太傅袁隗、太僕袁基,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餘人”
- 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時明确解釋:
▸“尺口,謂嬰兒也”
三、語境用法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的滅族事件描寫,強調連未成年的嬰兒也不放過。如: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載:“晧尺口誅之,焚其屍”
四、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已罕見使用,僅存于古籍研究領域。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網絡資料(如)将「尺口」誤釋為“控制言語”,此說缺乏文獻依據,應為訛傳。
提示: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資治通鑒》相關注釋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尺口(chǐkǒu)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尺子的一端”。尺(chǐ)是一個指示長度的工具,口(kǒu)則表示物體的一端或入口。組合在一起,尺口表示尺子的其中一端。
尾巴分辨部首:尺由“屍”部和“寸”部組成,寸部是一個表示長度的部首。口是一個表示口器的部首。
筆畫描寫:尺口漢字一共有6個筆畫。先寫“尺”字的4個筆畫,“丨”、“一”、“一”和“一”,然後再寫“口”字的2個筆畫,“丨”和“口”形狀的橫畫。
來源:尺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是中國古代的字典。尺子作為測量長度的工具,在古代非常重要,因此形成了這個詞語。
繁體字:尺口的繁體字為尺口。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尺口的古代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一些筆畫形狀略有差别。
例句:他用尺子的尺口測量了桌子的長度。
組詞:尺口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尺口寸,尺口之見等。
近義詞:尺口的近義詞可以是尺子的一端、尺子的一頭等。
反義詞:尺口的反義詞可以是尺子的另一端、尺子的另一頭等。
希望這些簡單的介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