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卷束的意思、卷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卷束的解釋

卷起捆束。 唐 代以前,書用卷子,數卷為一束,故稱。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治家》:“ 濟陽 江祿 ,讀書未竟,雖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齊,然後得起,故無損敗,人不厭其求假焉。” 王利器 集解:“ 郝懿行 曰:‘古無鏤版書,其典籍皆書絹素作卷收藏之,故謂之書卷;其外作衣帙包裹之,謂之書帙。’ 器 案:書之多卷者,則分别部居,各為一束……則書劄卷束, 唐 時猶如此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卷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書籍或卷軸的整理方式,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卷束”指将書卷卷起并捆紮成束。唐代以前,書籍多書寫在絹帛或竹簡上,以卷軸形式保存,數卷為一束便于收納。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出處

  1. 書籍形制
    唐代之前的書籍稱為“卷子”,閱讀後需重新卷起并用帙(布套)包裹,防止損壞。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治家》中記載:“濟陽江祿,讀書未竟,雖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齊,然後得起。”說明當時對書籍整理的重視。

  2. 社會習慣
    據考證,唐代仍延續此習慣,書籍按内容分類捆束,稱為“分别部居”。


三、文學用例

該詞在古詩詞中亦有體現:


四、總結

“卷束”反映了古代書籍保存的典型方式,兼具實用與文化意義。需注意,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卷束》的意思

《卷束》是指将卷曲的東西捆綁在一起形成一束的行為或物品。通常用來形容紙張、繩索、布料等捆綁或卷起後的形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卷束》的拆分部首為“卩”和“束”。其中,“卩”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印章的意思;而“束”表示捆綁、綁紮的意思。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錄,漢字“卷”共計10畫,“束”共計7畫。

來源

《卷束》一詞可追溯至古代文獻。在古代文人筆記、書法作品中,常見使用字詞描述捆綁、卷曲等情況,以表達其中特殊的寓意、美感等,由此而有了《卷束》這個詞。

繁體

《卷束》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卷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卷束》在古代寫法中,常用類似于「捲束」的字形,其中「捲」表示卷曲,「束」表示捆綁。

例句

1. 他把書本卷成卷束。

2. 我們用繩子把木材捆成了一束。

組詞

卷紙、卷發、卷曲、束縛、束手無策

近義詞

攜帶、捆紮、捆綁、紮捆

反義詞

松散、解開、散開、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