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魚的意思、書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魚的解釋

即衣魚。蛀蝕衣服書籍的一種小蟲。 宋 蘇轼 《次韻曹子方運判雪中同遊西湖》:“樽前侑酒隻新詩,何異書魚餐蠹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書魚"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化意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五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書魚指寄生在書籍中的蛀蟲,學名為"衣魚"(Lepisma saccharina),屬纓尾目昆蟲。這類昆蟲以紙張、糨糊為食,常見于古籍書頁或潮濕書櫃中。

二、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爾雅·釋蟲》,古稱"蟫",後因常栖身書冊,宋代文獻逐漸以"書魚"代稱。明代方以智《物理小識》詳載:"書魚身扁有銀粉,蝕書如蠶食葉。"

三、擴展含義 引申比喻沉溺書卷的學者,含褒貶雙重語義:既指勤學之人如清人袁枚所言"書魚日夜食文字",也諷死讀書者如《顔氏家訓》"然書魚之徒,桎梏文史"。

四、文化意象 在文學作品中常象征時間對知識的侵蝕,蘇轼《李氏山房藏書記》雲:"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悅于人之耳目,而不適于用;金石草木絲麻五谷六材,有適于用,而用之則弊,取之則竭。悅于人之耳目而適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賢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見,各隨其分,才分不同而求無不獲者,惟書乎!自孔子聖人,其學必始于觀書。當是時,惟周之柱下史聃為多書。韓宣子適魯,然後見《易象》與《魯春秋》。季劄聘于上國,然後得聞《詩》之風、雅、頌。而楚獨有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時,得見《六經》者蓋無幾,其學可謂難矣。而皆習于禮樂,深于道德,非後世君子所及。自秦漢以來,作者益衆,紙與字畫日趨于簡便,而書益多,士莫不有,然學者益以苟簡,何哉?餘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于書,多且易緻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蓰于昔人,而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遊談無根,此又何也?"(《蘇轼文集》卷十一)即以書魚蛀蝕暗喻典籍傳承之艱。

五、現代應用 當代《辭海》将其列為專業術語,強調其生物屬性與文獻保護的關系。古籍修複領域常研究書魚活動規律,如國家圖書館《文獻蟲害防治手冊》載明溫度25℃、濕度70%時最易滋生。

網絡擴展解釋

“書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衣魚(也稱蠹魚),是一種蛀蝕書籍、衣物的小蟲,體形細長,表面有銀色鱗片。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如蘇轼《次韻曹子方運判雪中同遊西湖》中“何異書魚餐蠹簡”的比喻。

二、文學引用

古人常以“書魚”暗喻沉迷書卷卻不求甚解的狀态。如蘇轼詩句将飲酒賦詩與蠹蟲啃食書簡類比,表達自嘲之意。清代《書魚知小》書名也借用此意象,謙稱考據成果微小如蠹痕。

三、其他釋義

部分現代辭書(如查字典)補充了“讀書人”的比喻義,但該用法在古代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引申義。需注意語境區分具體指向。


建議通過漢典、單詞乎等來源查看原始文獻例證。

别人正在浏覽...

愛國如家表謝昌歜長鐮持綱吃官司弛獄愁絕出繼打食鬥笑兒房苑番宿家門翻天印附舟還寃合衆畫翚畫計穢漬渾厚惛沮家克計奸豪尖俏嬌媚駕照解譬記録片酒甕子就正有道狙猿勞弊磊磊落落酹獻連住子龍蟠亂次蘆芽目屬叛衍破零三亂清郎禽儀攘往熙來戎馬倥偬入吾彀中攝位詩功史劇史事水功德局水尾殺所識調節稅外焰剜刺挑茶瓦爿唯唯否否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