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季節開始。 三國 魏 曹植 《閑居賦》:“感陽春之發節,聊輕駕之遠翔。” 晉 陸機 《行思賦》:“商秋肅其發節,玄雲霈而垂陰。”
“發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拼音為fā jié,核心含義指季節的開始。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文學作品,如曹植《閑居賦》中“感陽春之發節”,以及陸機《行思賦》中“商秋肅其發節”,均用于描述春秋季節的起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補充了其引申義,表示事物發展的關鍵節點或轉折點。例如形容企業突破瓶頸、個人事業轉折等場景,但此用法在古代文獻中未見明确例證,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曹植、陸機相關作品集。
《發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發”和“節”。
拆分部首和筆畫:漢字“發”由“發絲”部分組成,是一個三橫字頭的字,它有5個筆畫。漢字“節”由“立節”部分和“刂”部分組成,是一個四橫字頭的字,它有9個筆畫。
來源:《發節》這個詞語的來源暫無确切的信息。
繁體:《發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髮節」。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字典記載,古時候對于字形的表達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對于《發節》這個詞的具體古代寫法無法确定。
例句:他舉行了一個慶祝活動作為展示學校十年發節的标志。
組詞:發展、發明、發燒、節約、節日、節目。
近義詞:慶祝、紀念、宴請。
反義詞:停頓、缺失、損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