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後漢 郭太 、 李膺 的并稱。 明 魏禧 《詠史詩和李鹹齋》之一:“ 曹瞞 營四方, 郭 李 非所匹。”
(2). 唐 郭子儀 、 李光弼 的并稱。 明 張煌言 《寄紀侍禦衷文》詩之一:“ 赤松 遊在安 劉 後, 郭 李 功名史并傳。”
“郭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專指性的合成詞,主要指東漢時期的名士郭泰(字林宗)與李膺(字元禮)。二者因品行高潔、學識廣博且互為知己,常被後世并稱,成為名士交遊的典範。據《後漢書·郭泰傳》記載,李膺官至司隸校尉,以“風裁峻整”聞名,而郭泰雖未出仕,但“性明知人,好獎訓士類”,兩人交往被贊為“登龍門”之交,象征士人精神的高度契合。
從構詞法分析,“郭李”屬姓氏并列式專名,其形成源于古代文人對曆史人物的簡稱習慣,類似“李杜”(李白、杜甫)、“王謝”(王導、謝安)等用法。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收錄為獨立詞條,釋義為“東漢郭泰、李膺的并稱”,現代《辭海》亦延續這一解釋,強調其作為曆史人物并稱的文化符號意義。
在語義演變方面,“郭李”除指代具體人物外,還被引申用于形容德行相契的知交關系。如清代顧炎武《日知錄》評述:“郭李之風,猶存于魏晉之間”,此處即借指理想化的士人交往範式。
“郭李”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曆史人物并稱的含義:
後漢郭太與李膺的并稱
郭太(字林宗)是東漢名士,以學識和德行著稱;李膺(字元禮)同為東漢名臣,以剛正不阿聞名。兩人因品德和影響力被後人并稱為“郭李”。例如明代魏禧在《詠史詩和李鹹齋》中寫道:“曹瞞營四方,郭李非所匹”,借兩人對比曹操的權謀。
唐代郭子儀與李光弼的并稱
郭子儀是唐代中興名将,平定安史之亂的核心人物;李光弼同為平叛功臣,兩人因軍事成就被合稱“郭李”。明代張煌言在《寄紀侍禦衷文》中提及“郭李功名史并傳”,凸顯其曆史地位。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曆史文獻中多指向人物并稱。
笆筐畢老操存侈麗酬抗鋤擊慈膝潨潺殚弱發兵防芽遏萌杆棒夬夬鼓誘鼓衆還情合子後王惠氣将順見景生情寂嘿旌表錦鯉空心大老魁健料實賃力漫理滿堂好渺無人蹤描寫盤格秦筝窮測凄酸秋蕪去殺熱忽忽融和韶刀守滞疏暢說不了束脅束置四八私分驷駵嗣訓太乙壇天亶挺胸凸肚童耋突起穩妥文藝複興藝術誣詞相異小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