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折翼的意思、折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折翼的解釋

(1).折斷翅膀。比喻受挫傷。《漢書·息夫躬傳》:“發忠忘身,自繞罔兮!寃頸折翼,庸得往兮!” 清 浩歌子 《螢窗異草·翠衣國》:“使折翼之禽,無難旋裡;嫌籠之鳥,竟得生還。”

(2).相傳 晉 陶侃 曾夢生八翼,飛上天去,見天門九重,已上八重,至第九重,門者擊之以杖,遂墜地而折左翼。後 侃 都督八州,握重兵,常思折翼之夢,不敢萌異志。見《晉書·陶侃傳》。後以“折翼”為自警之典。 唐 楊炯 《渾天賦》:“ 魯陽 揮戈兮轉於西日, 陶侃 折翼兮登於上玄。” 明 吾邱瑞 《運甓記·家門始末》:“ 廣 南移鎮受波濤,晨昏運甓,夢飛折翼。” 柳亞子 《三月十二日中山先生忌辰有作》詩:“天門折翼憐 陶侃 ,豚犬生兒羨 景升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折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字面指折斷翅膀,比喻因受挫傷而失去能力或力量,常用于形容個人、事業等遭遇重大打擊後難以繼續發展。例如:“這次失敗讓他如折翼之鳥,失去了往日的鬥志。”


二、典故出處

  1. 曆史文獻
    最早見于《漢書·息夫躬傳》:“冤頸折翼,庸得往兮!”形容忠臣受冤屈後如同折斷翅膀,無法前行。

  2. 晉代陶侃之夢
    據《晉書·陶侃傳》記載,陶侃曾夢到生八翼飛天,卻被門衛擊落折翼。此後他手握重兵時,常用此夢自警,克制野心。後世将此典故引申為“自我警示”的象征。


三、現代用法


四、總結

“折翼”既包含物理損傷的原始意義,更承載了精神受挫的深層隱喻,兼具曆史典故與現代語境的雙重生命力。使用時需結合具體場景,突出“失去關鍵能力或機遇”的核心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折翼

折翼(zhé y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鳥兒的翅膀折斷了,比喻人或事物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或損害,失去了原有的優勢或能力。

折翼的拆分部首是扌(手)和羽(翅膀),總計9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傳說。相傳有一種神鳥非常美麗,在飛行中卻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受傷,翅膀折斷了。比喻一個人一旦受到嚴重的打擊或者遭遇重大的挫折,就像是一隻失去飛翔能力的殘翅鳥,無法再取得成功。

在繁體字中,折翼的寫法為「折翼」,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折翼在古代寫作「折翼」字。

例句:

1. 得知自己未能考上大學,小明像一隻折翼的鳥兒,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

2. 失去工作後,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像是被拍打了一記重擊,猶如一隻折翼的鷹。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底劄、折本、折僧、羽翼、羽折。

折翼的近義詞有:擊翼、殘翼、斷翅、受挫。

折翼的反義詞是:飛翔、翺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