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朄的意思、鼓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朄的解釋

擊小鼓。《周禮·春官·大師》:“下管播樂器,令奏鼓朄。”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朄,小鼓也。先擊小鼓,乃擊大鼓。小鼓為大鼓先引,故曰朄。朄,讀為道引之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鼓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禮樂儀式中的擊鼓行為相關。根據《周禮·春官·大師》記載:“下管播樂器,令奏鼓朄。”鄭玄注引鄭司農的解釋:“朄,小鼓也。先擊小鼓,乃擊大鼓。” 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1. 字義解析

    • “鼓”指打擊樂器,甲骨文字形中已體現其本義為空心圓筒形樂器,兩端蒙皮,以槌敲擊發聲(、)。
    • “朄”為小鼓,在儀式中作為引導樂器,先擊小鼓以提示大鼓的演奏,體現古代禮樂的節奏規範。
  2. 文化背景
    這一詞彙反映了周代禮樂制度中對樂器使用順序的嚴格規定,小鼓(朄)與大鼓的配合可能用于祭祀、慶典等場合,起到控制節奏、協調樂舞的作用。

  3. 現代考據
    由于“朄”字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具體形制及演奏方式需結合考古發現與文獻互證。目前解釋主要依賴《周禮》及漢代學者的注疏,但需注意相關資料的權威性差異(如為低權威性來源,需謹慎參考)。

建議進一步查閱《周禮》原文及權威注本(如鄭玄《周禮注》),或參考考古研究以獲取更詳實的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鼓朄的意思

鼓朄(gǔ jiè)是一個漢字詞語,指鼓所發出的聲音。它可以用來表示打擊樂器發出的鼓聲,也可以形容其他事物發出的震耳欲聾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鼓朄的部首是鼓(gǔ),它由「皮」和「古」兩個部分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1。

來源與繁體

鼓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并且屬于古漢語詞彙,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在繁體字中,鼓朄的形狀為「鼓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鼓朄的寫法有時會有一些變體。例如,有時鼓的部分寫作「角」,而非現在的「皮」。

例句

1. 整個戰場上充斥着鼓朄的聲音。

2. 大廳裡傳來了鼓朄聲,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組詞

組詞中鼓朄可以充當名詞或形容詞的作用。

名詞:鼓朄聲、鼓朄樂器、鼓朄節奏

形容詞:鼓朄的、鼓朄聲音、鼓朄效果

近義詞

近義詞是指與鼓朄的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詞語。

1. 鼓鳴:指鼓發出的聲音或鳴叫的聲音。

2.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非常大,使人感到刺耳。

反義詞

反義詞是與鼓朄的意思相反的詞語。

1. 甯靜:指沒有聲音或很少有聲音。

2. 寂靜:形容非常安靜,沒有任何聲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