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節香的意思、晚節香的詳細解釋
晚節香的解釋
宋 韓琦 《九日水閣》詩:“隨慚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節香。”後詩人常以“晚節香”頌菊。 清 趙翼 《管公祠看菊》詩:“吾特取其晚節香,不與羣卉共榮悴。”也用以稱人到晚年仍有很好的節操。
詞語分解
- 晚的解釋 晚 ǎ 太陽落了的時候:晚景。晚霞。晚會。晚報。 一個時期的後段,在一定時間以後:來晚了。晚年。晚期。晚節。晚婚。 後來的:晚生(舊時文人對前輩的自謙)。晚輩。 姓。 早 筆畫數:; 部首:日; 筆
專業解析
晚節香是漢語成語,字面指“晚年的節操如香氣般芬芳”,引申為人到晚年仍保持高尚的操守,德行受人敬重。其核心内涵強調曆經歲月考驗後品德的純潔與堅韌。
一、釋義溯源
-
字義分解
- 晚節:原指一年将盡之時(如《楚辭·九辯》"歲忽忽而遒盡兮,恐餘壽之弗将"),後喻人生晚年。《後漢書·周燮傳》已有"晚節"指代老年德行的用例。
- 香:象征美好德行,源自香草喻君子之傳統(如《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二者結合,形成對晚年德行的詩意化褒揚。
-
典故出處
成語定型于南宋遺民對文天祥的贊頌。據《宋史·文天祥傳》載,文天祥就義前作《正氣歌》明志,其門生王炎午撰《望祭文丞相文》贊曰:"名相烈士,合為一傳,三千年間,人不兩見……惟公晚節,白璧青蠅。"後世提煉為"晚節香",凸顯其殉國時的高潔氣節。
二、文化意蘊
-
儒家倫理的實踐
成語呼應儒家"老而彌堅"的修養觀。《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意象,與"晚節香"共同構建了中華文化對持久德行的推崇。
-
曆史人物的精神符號
除文天祥外,陶淵明棄官歸隱(《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陸遊臨終示兒(《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均被後世視為"晚節香"的典範,體現士人精神操守。
三、權威用例
- 文學經典:明代于謙《石灰吟》"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以物喻人暗合晚節精神。
- 學術界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喻晚節堅貞"。
- 現代語境:多用于贊譽離退休人士持續奉獻社會的事迹,如教育家捐資助學、老兵守護紅色記憶等。
參考資料:
- 《宋史·文天祥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 《漢語大詞典》"晚節香"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
- 《楚辭》香草意象系統研究(《文學遺産》期刊)
- 儒家生命觀與晚年德行論(《哲學研究》論文)
網絡擴展解釋
“晚節香”是一個源自古典詩詞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人到晚年仍保持高尚的品德操守,或菊花在深秋時節依然散發芬芳的特性。該詞常用于表達對堅守節操者的贊頌。
二、出處與演變
- 詩詞來源
出自宋代韓琦《九日水閣》詩句:“隨慚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節香。”,原意是贊美菊花在秋末(“晚節”)依然散發香氣。
- 引申含義
清代趙翼在《管公祠看菊》中進一步擴展其意:“吾特取其晚節香,不與群卉共榮悴。”,将菊花的特性引申為對人生晚年的贊譽,強調品德不因時間流逝而改變。
三、文化象征
- 菊花的隱喻:菊花在傳統文化中象征高潔與堅韌,“晚節香”通過菊花特性,暗喻人應如秋菊般在逆境或晚年保持氣節。
- 道德推崇:常用于褒揚那些年輕時品行端正,年老後依然堅守原則的人物,如曆史名臣、文人雅士等。
四、用法示例
- 文學創作:如“生來未藉東風力,老去能添晚節香”(《詠菊》),借菊喻人。
- 日常語境:形容長者德高望重,如“先生一生清廉,真可謂晚節香”。
注:若需了解更完整的詩詞背景或具體人物典故,可參考《九日水閣》原文及曆代文人對“晚節香”的評析。
别人正在浏覽...
哀吹豪竹哀角阿昧百世流芳寶壍邊茶池北偶談鋤地初選釣碣多蠅峨髻耳聞目擊方家紅高閈狗鼠不食汝餘官價灌木叢薨然怳悸匠費矜詫金華仙伯近觑進望久直罽衣克臻空類餽遺庫收懶婦煉度斂掠禮義廉恥鸬鹚瘟論長説短埋年漫崗卯時每日價捧足平恕啟事丘側稔究沈碧繩屦神迷意奪舍我其誰噬搏壽具順利熟思溯流求源忘年之契香薷飲銷耗小玩藝下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