砻習的意思、砻習的詳細解釋
砻習的解釋
猶言勤學苦練。 明 李東陽 《植本堂記》:“ 姚氏 以文學發於累代……自髫丱至於頒白,少者壯,壯者老,其所研究而礱習之者,皆是物也。”
詞語分解
- 砻的解釋 砻 (礱) ó 去掉稻殼的農具,形狀略像磨,多以木料制成。 用砻去掉稻殼:砻谷舂米。 磨(?):“造茲寶刀,既砻既砺”。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習的解釋 習 (習) í 學過後再溫熟反複地學,使熟練:練習。學習。實習。 學:習文。習武。 對某事熟悉:習見。習聞。習以為常。 長期重複地做,逐漸養成的不自覺的活動:習慣。積習。陳規陋習。 相因:世代相習。習
專業解析
"砻習"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要結合古漢語的用法來理解。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1."砻" (lóng) 的本義:
- 基本含義: 指磨刀石,特指比較粗糙的磨石。《說文解字》釋為:"䃺也。從石,龍聲。" 段玉裁注:"䃺,石磑也。䃺與磨古通用。" 意指用于磨去谷物外殼或磨砺刀具的石制工具。
- 引申義:
- 動詞:磨、研磨。 如"砻砺"(磨煉)、"砻琢"(琢磨)。
- 動詞:切磋、鍛煉。 引申為對學問、技藝或品德的磨練。如《漢書·枚乘傳》:"磨砻底厲"(後多作"磨砻砥砺"),比喻磨練、鍛煉。
- 名詞:磨谷去殼的工具。 即砻子,一種類似石磨但用于脫稻殼的農具。
2."習" (xí) 的本義:
- 基本含義: 指鳥類反複試飛。《說文解字》釋為:"數飛也。從羽,從白。" 本義是小鳥反複拍打翅膀練習飛翔。
- 引申義:
- 動詞:學習、練習、複習。 如"學習"、"溫習"、"習武"。
- 動詞:熟悉、通曉。 如"習以為常"、"習水性"。
- 名詞:習慣、習性。 如"積習"、"陋習"。
- 副詞:常常、經常。 如"習見"。
3."砻習" (lóng xí) 的合成含義:
"砻習"一詞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其構成可以理解為"砻"與"習"兩個動詞性含義的結合,強調一種反複、刻苦的磨練和學習過程。
- 核心含義: 指像用磨石打磨器物一樣,進行反複、刻苦的練習、鑽研或磨練。它側重于描述一種需要下苦功、不斷砥砺才能精進的過程。
- 應用場景: 常用于形容對學問、技藝、品德或意志進行長期、艱苦的錘煉和修習。帶有一種需要付出艱辛努力、不斷去除粗糙(如知識盲點、技藝生疏、性格弱點)以達到精純境界的意味。
- 語義側重: 比單純的"學習"或"練習"更強調過程的艱辛性、反複性和磨砺性,類似于"錘煉"、"砥砺"、"淬煉"。
"砻習"意指通過像用磨石打磨器物般反複、刻苦的練習和磨練,來鑽研學問、精進技藝或修養品德的過程。它突出強調了學習或修煉過程中的艱辛付出和不斷砥砺以求精純的特質。
引用參考:
- 字詞本義及古漢語用法主要依據《說文解字》(許慎著)及其注解(如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可參考權威古籍數據庫或相關學術網站,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或漢典(https://www.zdic.net)進行字源查詢。
- 對"砻習"作為合成詞的理解,綜合了古漢語詞彙構成規律及"砻"、"習"二字的引申義。在《漢語大詞典》等大型曆時性詞典中可能收錄有類似用法或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砻習”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學習、鑽研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字面拆解:“砻”原指磨谷去殼的農具(如石磨),引申為“磨砺、鑽研”;“習”指練習、學習。組合後意為通過持續磨煉與實踐來掌握知識或技能,與“勤學苦練”同義。
2.出處與語境
-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李東陽《植本堂記》:“姚氏以文學發於累代……自髫丱至於頒白,少者壯,壯者老,其所研究而礱習之者,皆是物也。”此處描述姚氏家族世代專注于文學研究與傳承,強調長期積累與堅持。
3.現代使用建議
- 適用場景:因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文學創作中。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晦澀。
- 替代詞彙: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選用“勤學”“苦練”“鑽研”等更通用的詞彙。
4.補充說明
- 現有資料來源(如、2)對該詞的解釋較簡略,且标注為低權威性。若需深入研究,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工具書或考據類文獻。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古文用例或相關詞彙對比,可參考《植本堂記》原文或其他明代文獻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矮矬子暗途謗刺鞭驅補報踩追朝起穿夜單孑獨立刀把子雕玑疊步鼎跱短檠燈琺琅發怔飛紅廢亡風紋鈎絡貫道故宇黑花嘩詞幻杳昏愎活支沙殲剝萊國練缯列甯室離間龍門刨龍擾旄幢藐躬孽豎枇杷門巷仆厠骞蕩齊王舍牛全份日産上蹿下跳觞花商利山陽笛沙勇石栗説溜了嘴輸心斯民素簾天應帖墨同亭陀羅尼幢忘八玩意賬縣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