砻習的意思、砻習的詳細解釋
砻習的解釋
猶言勤學苦練。 明 李東陽 《植本堂記》:“ 姚氏 以文學發於累代……自髫丱至於頒白,少者壯,壯者老,其所研究而礱習之者,皆是物也。”
詞語分解
- 砻的解釋 砻 (礱) ó 去掉稻殼的農具,形狀略像磨,多以木料制成。 用砻去掉稻殼:砻谷舂米。 磨(?):“造茲寶刀,既砻既砺”。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習的解釋 習 (習) í 學過後再溫熟反複地學,使熟練:練習。學習。實習。 學:習文。習武。 對某事熟悉:習見。習聞。習以為常。 長期重複地做,逐漸養成的不自覺的活動:習慣。積習。陳規陋習。 相因:世代相習。習
網絡擴展解釋
“砻習”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學習、鑽研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字面拆解:“砻”原指磨谷去殼的農具(如石磨),引申為“磨砺、鑽研”;“習”指練習、學習。組合後意為通過持續磨煉與實踐來掌握知識或技能,與“勤學苦練”同義。
2.出處與語境
-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李東陽《植本堂記》:“姚氏以文學發於累代……自髫丱至於頒白,少者壯,壯者老,其所研究而礱習之者,皆是物也。”此處描述姚氏家族世代專注于文學研究與傳承,強調長期積累與堅持。
3.現代使用建議
- 適用場景:因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文學創作中。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晦澀。
- 替代詞彙: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選用“勤學”“苦練”“鑽研”等更通用的詞彙。
4.補充說明
- 現有資料來源(如、2)對該詞的解釋較簡略,且标注為低權威性。若需深入研究,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工具書或考據類文獻。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古文用例或相關詞彙對比,可參考《植本堂記》原文或其他明代文獻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砻習的意思
《砻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砻”是指以石磨、磨石等方法磨碎、粉碎,而“習”則是指學習、訓練的意思。所以,“砻習”一詞的意思就是通過不斷地磨砺、學習來提升自己的能力或技藝。
拆分部首和筆畫
“砻”字的拆分部首為“石”,其總計有11個筆畫;而“習”字的拆分部首為“⺍”,總計有4個筆畫。
來源
《砻習》一詞首次出現于《增廣賢文》一書中,這是一部明代的經典文化讀物。在文中,“砻習”作為一個詞組被用來描述人們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斷修煉、訓練的過程。
繁體
《砻習》不僅有簡體字的寫法,也有繁體字的寫法,即磨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砻”字的寫法稍有不同,以篆刻字為例,其形狀更接近于磨石的實物形态,而“習”字則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1. 通過不斷的砻習,他終于成為了一名頂尖的音樂家。
2. 隻有不斷地砻習,我們才能夠不斷進步。
組詞
砻習在組詞方面有豐富的用法,例如:
1. 砻習者:指進行砻習的人。
2. 砻習成效:指通過砻習所獲得的效果或成就。
近義詞
砻習的近義詞包括:修煉、學習、訓練、提升。
反義詞
砻習的反義詞可以是:懈怠、放任、停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