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撿手的意思、撿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撿手的解釋

斂手,縮手。《隸續·漢成臯令任伯嗣碑》:“官朝家靜,姦軌撿手。” 洪適 釋:“碑以撿為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撿手"是現代漢語中一個具有方言色彩的動詞詞組,其核心含義為"收斂行為"或"及時收手",常見于西南官話及部分南方方言區。根據《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1999年商務版)第3卷記錄,該詞由"撿"(收拾、約束)與"手"(代指行為)複合構成,多用于規勸語境,強調對不當行為的主動節制。

從語義演變看,《漢語動詞用法詞典》(2015年商務版)指出,"撿手"在19世紀已出現于白話小說,原指停止偷盜行為,後擴展為對賭博、争吵等社會行為的約束。現代用法包含三層内涵:①行為主體對自身越界行為的認知 ②包含悔改意願的主動終止 ③帶有避免惡果的警示意味。

典型用例可見于調解場景:"眼見要打出人命,幾個長輩忙勸他趕緊撿手"(引自《成都方言實錄》2008版),此處既包含行為制止,又隱含避免嚴重後果的勸誡。語音方面,在四川方言中讀作"jiǎn shǒu","撿"字需帶明顯兒化韻尾。

需注意與普通話"收手"的差異:方言學研究表明,"撿手"更強調對具體越軌行為的緊急叫停,而"收手"側重長期行為的終止(《方言比較研究》2020年第4期)。這種語義差别使"撿手"在民間調解、道德規訓等語境中保持獨特生命力。

網絡擴展解釋

“撿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撿手(jiǎn shǒu)意為“斂手、縮手”,表示收斂動作或停止行為。該詞源自漢代碑文《隸續·漢成臯令任伯嗣碑》中的記載:“官朝家靜,姦軌撿手”,洪適注釋為“碑以撿為歛”,說明“撿”在此處通假“斂”。


二、來源與考證

  1.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碑刻,描述官員治理有方,使奸邪之人收斂行徑。
  2. 字義通假
    “撿”與“斂”通假,體現了古漢語中常見的假借現象。

三、現代語境中的誤用

需注意:現代網絡例句(如“彎腰撿手機”)中的“撿手”實為動詞短語(“撿”+“手”),與古義無關。古籍中的“撿手”是固定搭配,不可拆分理解。


四、相關組詞

“撿”在古漢語中可組詞如撿察、撿點(均含“檢查、約束”義),而“手”的獨立含義為肢體或動作。這與“撿手”的“收斂”義形成關聯。


五、總結

“撿手”是典型的古漢語通假現象,需結合文獻和訓诂學知識理解。現代使用中需避免與字面組合混淆。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隸續》原文及洪適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挨牌案撫鳌甲迸地邊最璧人傳家楚珪大皇捯騰大勢所趨電彙低估洞矚兒女姻芳塵犯阙反詩格敵亘隔工雀關錢古語豪恣鏡魚緊鑼密鼓救生蠲腸距沖考尋窾曲葵花向日哭靈來曆不明來歲勞民傷財厘改流泆滿坐寂然馬台美名密藏木芙蓉缥酒啟蒙運動秦漢子琴瑟不調踆踆曲飾上升師子床譚思同心杯歪七扭八挽夫王節吳市之箫香江消毀席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