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发节的意思、发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发节的解释

谓季节开始。 三国 魏 曹植 《闲居赋》:“感阳春之发节,聊轻驾之远翔。” 晋 陆机 《行思赋》:“商秋肃其发节,玄云霈而垂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发节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发节(fā jié)指古代使臣出使时手持的符节,象征朝廷赋予的使命与权力。此物多由竹、木或金属制成,刻有特殊标记,作为身份凭证和通行令符。

二、历史渊源与功能

  1. 符节制度:

    发节源于周代的“符节”制度,是天子或诸侯派遣使者的信物。《周礼·地官》记载:“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使者持节可通行关隘、调遣兵卒,如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即持节而行 。

  2. 权力象征:

    节杖顶端常饰以牦牛尾或羽毛(称“节旄”),《汉书·苏武传》载苏武“杖汉节牧羊”,节旄尽落仍不离手,体现其代表国家权威的象征意义 。

三、引申含义

后引申为肩负使命、执行重任,如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此处“节”亦含忠贞职守之意 。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古代礼制风俗辞典》(中华书局,1991年)
  3. 《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4. 《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2007年)

网络扩展解释

“发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拼音为fā jié,核心含义指季节的开始。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文学作品,如曹植《闲居赋》中“感阳春之发节”,以及陆机《行思赋》中“商秋肃其发节”,均用于描述春秋季节的起始。

二、延伸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补充了其引申义,表示事物发展的关键节点或转折点。例如形容企业突破瓶颈、个人事业转折等场景,但此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未见明确例证,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

三、使用注意

  1. 古典文学场景:主要用于描绘自然季节更迭,如“阳春发节”指春季来临,“商秋发节”指秋季开端。
  2. 现代引申用法:若用于描述抽象转折点,需结合上下文明确语境,避免歧义。

四、例句参考

  1. 古义例:“商秋肃其发节,玄云霈而垂阴”(陆机《行思赋》)。
  2. 今义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迎来发节,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曹植、陆机相关作品集。

别人正在浏览...

阿上部送藏踪蹑迹撤除吃寡醋侈僭重身子春播翠幔丢三拉四法辟忿懥负席高平鲠噎广舶官禄和栗换装灰冷汇印骄骧金屏雀絶长续短军户具叙开屏趷踔郎伯了清撂心思篱牢犬不入绿衣使者祃祷媢忌猱玃鸥泛跑凌搒楚暴骨诎要桡腘人世间人众辱駡三头八臂沙民少见多怪守産守贞送还诵吟蜩羹亡没尾巴主义文章无威纤堕鲜芳暇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