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衢樽 ”。亦作“ 衢罇 ”。謂設酒通衢,行人自飲。《淮南子·缪稱訓》:“聖人之道,猶中衢而緻尊邪:過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所宜;是故得一人,所以得百人也。” 高誘 注:“道,六通謂之衢。尊,酒器也。” 莊逵吉 注:“‘六通’應作‘四通’,字之誤也。”後遂以“衢尊”為喻仁政的典實。《晉書·刑法志》:“念室後刑,衢樽先惠,将以屏除災害,引導休和,拟陽秋之成化,若 堯 舜 之為心也。”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皇帝哀冊文》:“我皇誕聖,應此家慶。道主衢罇,神凝懸鏡。” 前蜀 貫休 《上孫使君》詩:“具瞻從密勿,旦夕調鼎鼐,為君整衢尊,為君戢蕃塞。” 康有為 《六哀詩》之一:“奇功動日月,衢尊共斟酌。”
“衢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存在兩種主要解釋,以下分點說明:
基本釋義
指權勢顯赫、地位崇高的人物,通常用于形容社會或特定領域中的權威人士。
使用場景
多用于政治、商業領域或文學作品中,描述舉足輕重的人物。例如:
“這位總裁是公司的衢尊,決策能力備受認可”。
原始出處
源自《淮南子·缪稱訓》,描述聖人治世之道如“中衢置尊”,即在路口設酒樽,行人可自由取飲,象征仁政惠民、各取所需。
文學引用
如唐代貫休《上孫使君》詩中的“為君整衢尊”,以及康有為詩句“衢尊共斟酌”,均借典故表達對理想政治的向往。
《衢尊》是指位于道場或佛寺中的一種裝飾物件,通常是用來裝飾佛像的酒杯。這種酒杯通常以瓷器或者金銀等貴重材料制作,形狀典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衢尊》的部首是“衤”和“豆”,共有13個筆畫。
《衢尊》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獻中,後來逐漸在佛寺中被廣泛使用。它的字面意思是“道場中的杯子”,原本用來供奉佛教神像時所使用的酒杯。
《衢尊》的繁體字為「衢尊」。
在古代,「衢尊」的字寫作「衢尊」。
1. 他将一杯清茶斟滿,小心翼翼地端在《衢尊》中。
2. 佛像前的《衢尊》充滿了莊嚴肅穆的氛圍。
組詞:衢尊佛像、衢尊文物、衢尊擺件、衢尊酒杯
近義詞:佛珠、香爐、供器、供養杯
反義詞:罪杯、污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