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慰勉。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草霜風燭,能否再延?有死之心,無生之氣。僕忝同羣,敢忘敦慰。”
"敦慰"是由"敦"與"慰"組成的複合詞,《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為"懇切地安慰"。該詞源于古代漢語的雙音節化發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指出其最早見于《後漢書·鄭弘傳》"遣使敦慰",本義指以誠摯态度實施撫慰。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敦"取《說文解字》"厚也"之本義,引申為鄭重懇切;"慰"據《玉篇》釋作"安也",指心理安撫。二字組合既保留古漢語單字的核心義項,又形成現代漢語中表達深切關懷的固定搭配。
該詞的典型用法多出現于書面語境,如"政府敦慰受災群衆"等官方表述,體現自上而下的關懷維度。在近義詞系統中,"撫慰"側重行為實施,"勸慰"強調言語疏導,而"敦慰"更突出态度的鄭重與真誠。
《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特别标注其語用特征:多用于正式文書或莊重場合,現代常見于公文、新聞報道等書面表達,與口語中的"安慰"形成語體差異。
“敦慰”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ūn wèi,其核心含義為慰勉,即通過言語或行動給予安慰和勉勵。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根據多個來源(、、),“敦慰”指用懇切的态度安撫、鼓勵他人,常用于表達對處于困境者的關懷與支持。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清代袁枚的《隨園詩話》卷三:“草霜風燭,能否再延?有死之心,無生之氣。僕忝同羣,敢忘敦慰。”
此處的“敦慰”體現了對他人境遇的深切同情與勉勵。
字義分解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獻或正式語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其情感色彩。
百漏船本師飙忽不頂吵螺絲乘險抵巇陳炯明瘡好忘痛檔子班扼死焚芝感顧告誦高訾公廉歸藩跪謝宏休後邊華嚴世界介言浄行疚負廊廟志羸蹇連缬花劣迹昭着令聲曆下亭馬牛其風冒幸冥憃嗼然南鹞北鷹内家内相盤多陪寮嫔物譴斥戗風七穿八爛頃歲窮瘠奇形怪狀全周觑付容納孺褓潤屋潤身甥館申冤失口四休居士田廪望日文定伍子濤小衆西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