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engaged] 指訂婚
(1).《詩·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于 渭 。” 朱熹 集傳:“文,禮;祥,吉也。言蔔得吉而以納币之禮定其祥也。”後因稱訂婚為“文定”。《宋宮十八朝演義》第二回:“因為 杜夫人 急切要給 匡胤 娶親,所以一經文定,不久就把 賀 家女兒娶了過來。”
(2).經過删除選定的文集。 清 靳治荊 《<南雷文定>序》:“﹝先生﹞於是盡汰其等身之著,而約存若幹首,彙為一編,名曰‘文定’。”
“文定”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核心含義與訂婚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文定”指古代婚姻六禮中的“納吉”環節,即男方通過占卜獲得吉兆後,向女方正式确定婚約,相當于現代所說的“訂婚”。例如《詩經·大雅·大明》記載:“文定厥祥,親迎于渭”,描述了周文王通過占卜确定吉日,迎娶太姒的故事,後世因此以“文定”代指訂婚。
在部分文獻中,“文定”也被引申為文章或言辭文雅、條理清晰(如“文定厥祥”中的“文”可解為禮儀或文采),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文定”主要用于描述傳統婚俗中的訂婚環節,承載着禮儀文化和曆史典故。如需了解更完整的婚俗流程,可參考《周禮》或相關曆史文獻。
《文定》指的是一種狀态或狀态的确認,表示事物的内容或形式已經确定下來,沒有變動的餘地。
《文定》是由“文”和“定”兩個字組成。
部首:
文(ㄨㄣˊ)- 文字的意義為“文化”或“文字”
定(ㄉㄧㄥˋ)- 文字的意義為“确定”或“決定”
筆畫:
文(4畫)
定(8畫)
《文定》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尚書》這部古代經典文獻中,意指确定政策、規定法令。
《文定》的繁體字為「文定」。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變化。根據曆史的演變,古時候《文定》的寫法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1. 會議後,方案經過讨論後最終被文定了。
2. 這個計劃需要經過多次修改後才能文定。
3. 雙方已經就合同條款進行了詳細的磋商,現在需要将内容文定下來。
文明、定論、文書、文體、文化、固定、決定、文法、規定、确認、定名、定位、定格
确定、确認、規定、決定、定案、訂立
不确定、未定、不規定、不确認、不決定、不固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