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語本《孟子·萬章下》:“ 舜 尚見帝。帝館甥於貳室。” 趙岐 注:“貳室,副宮也……《禮》謂妻父曰外舅,謂我舅者,吾謂之甥。 堯 以女妻 舜 ,故謂 舜 甥。”後因以指贅婿的住處或女婿家。 宋 黃庭堅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韻》:“念嗟叔母 劉 ,窮年寄甥館。” 清 錢謙益 《太祖實錄辨證·李善長掌記室》:“ 高皇帝 是時居 滁陽 甥館,名位在諸将之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一回:“﹝ 張百萬 ﹞把女兒嫁給那樵夫,張燈結彩,邀請親友,隻説是招女婿,就把花園做了甥館。”
(2).指女婿。 宋 陳亮 《祭葉正則外母高恭人翁氏文》:“恭人甥館,第一輩人。 亮 忝交久,義同弟昆。一奠緻哀,詎曰無因。”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雲翠仙》:“ 才 日與女居,每請詣母,女輒止之,故為甥館年餘,曾未一臨嶽家。”
“甥館”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女婿的居所或女婿家
源自《孟子·萬章下》中記載舜拜見堯帝時,堯将女兒嫁給舜并安排他住在“貳室”(副宮)。因古代稱妻子的父親為“外舅”,女婿則被稱為“甥”,故“甥館”最初指贅婿的住處或女婿家。例如:宋代黃庭堅在詩文中用“甥館”代指女婿居所。
引申為“女婿”本身
隨着詞義演變,“甥館”也可直接代指女婿。例如宋代陳亮在祭文中稱葉適(字正則)為“甥館”,即指其女婿身份。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孟子》原文及趙岐注,或參考宋代以降的詩詞用例。
甥館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指甥子的住所或者居所。
甥館的拆分部首是田字旁和香字頭,分别屬于兩個部首。甥的筆畫數是5,館的筆畫數是7。
甥館一詞源自古代漢語,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楊駿的《博物志》中。通過長期的使用和發展,這個詞逐漸成為今天我們所熟悉的詞彙之一。
繁體字中,甥館保持不變,仍然寫作「甥館」。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甥館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但由于缺乏具體的古代文獻對該詞的描述,我們無法得知其确切的古代寫法。
1. 甥子的家裡很熱鬧,所以我們定期去甥館做客。
2. 甥館裡的布置簡潔而溫馨,給人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甥女、阿甥、甥表、甥婚、甥女婚、長甥、甥侄。
甥房、甥宅、甥居。
姑廬、伯宅、舅居。
【别人正在浏覽】